长沙晚报长理轩文章 | “湘超”辩证法:争第一,做唯一

相链区块链

  长理轩

  有人喜欢对比,“湘超”能超越“苏超”吗?

  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第一要争,更要做唯一。“湘超”真正的价值,在于扎根湖湘水土,踢出独属于湖南人的精气神。

  9月7日,“湘超”架场,辣味十足。没有温吞的客套,只有直抒胸臆的豪爽——从口号到比赛,从球员到球迷,处处透着湖南人的辩证法。

  热血勇猛与热情待人:刀子嘴豆腐心,狠劲里有烟火气。

  “湘超”口号,自带一股狠劲。不同于“苏超”,“江苏十三太保”人人都想当老大,“湘超”的“湖南十三猛男”,个个都想干老大。各支队伍的战斗宣言更是把“火药味”拉满:“益”锅端、“株”杀四方、“衡”扫千军、硬“钢”到底、“岳”战越胜、湘西最“U”秀、出神入“化”……

  秒天秒地秒空气,长沙和他的“一帮兄弟”,没有一个 “吃素”,更没有一句 “秀气话”,活像中学生竞赛时各班喊出的“惊天动地”口号,直白得可爱,也勇猛得鲜活。

  可别被这股狠劲唬住,湖南人的“好斗”,从来带着 “好客” 的底色。条幅正面的口号甚是吓人,背面却画风一转,臭豆腐、红烧肉、杀猪粉、烧烤、血鸭等当地美食一溜排开,活脱脱变成了“美食邀请函”,透着“湘”当有味的实在。

  就像赛场外的“票根经济”,长沙、娄底等地把球赛票根变成了“消费暗号”,拿着票根就能在当地餐馆、景区享优惠。一众“直男”刀子嘴,心底却软得像豆腐,藏不住盼望八方来客“吃好、玩好、看好球”的热忱——既要在赛场上跟你“硬刚”,也要在生活里给你“投喂”,这就是湖南人“斗得酣畅,待人真诚”辩证法。

  你追我赶与互帮互助:车头带得稳,车厢跑得欢。

  “湘超”赛场,血性酣畅淋漓。这份血性,既是一往无前的锐气,也是不屈不挠的韧劲,更藏着“你追我赶不拆台,互帮互助共向前”的智慧。

  长沙队的进攻,堪称“敢为天下先”的注脚。开场仅10秒便抬脚射门,那股“先声夺人”的劲儿,像极了长沙在湖南经济版图里的姿态。面对客队娄底队,他们没有假模假样的“温良恭俭让”,而是以一波接一波的进攻浪潮,几乎全程压着对手打。在他们看来,赛场上全力以赴,就是对对手最真诚的尊重。毫不保留的进攻欲,是湘人血性里“敢闯敢干”的底色,也恰似长沙GDP总量稳坐湖南经济第一把交椅、占全省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硬核实力”。

  娄底队的坚守,则演绎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倔强。娄底队实力不如长沙队,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整场比赛,3名队员受伤下场,多名队员拼到脚抽筋倒地,却始终“血战不退”——就像湖南人常说的“你可以打败我,但休想让我认输,更别说投降”。这份“输球不输气”的韧劲,既是赛场上的“你追我赶”,也是湖南各市州在发展中“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写照。

  赛场上的比拼,反映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格局。毋庸讳言,作为省会,长沙占了天时、地利、政策等优势,发展得比其他市州好,但这份好,离不开各市州的托举。单就人口来说,过去10年长沙净流入超300万人,其中80%是年轻人,一大半来自省内其他市州——就像赛场上,没有对手的陪练,难有强者的精进;没有各市州的人才、资源支撑,也难有长沙的一路长虹。因此,长沙是长沙人的长沙,更是湖南人的长沙。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像长沙队员在赛场上帮脚抽筋的娄底队员压腿,长沙在发展中对兄弟市州传帮带,不断强化辐射功能,放大“溢出效应”:长株潭一体化让三地抱团发展,交通、产业、民生拧成一股绳;长沙连续31年倾情帮扶湘西龙山,从资金、技术到人才倾囊相授,帮欠发达地区补短板、强根基。就像赛场上,强队不会只顾着自己进球,还会用经验带动别的队成长。

  毕竟,一场精彩的球赛,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湖南要在国内及世界争得一席之地,仅靠长沙一枝独秀不够,也得靠各市州百花齐放,大家你追我赶比着干,互帮互助一起干,才能把“湖南队”的整体实力提上去。

  传承传统与现代新潮:老祖宗的血性,年轻人的玩法。

  “湘超”的内核,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传承,更是传统与新潮的双向奔赴。

  赛场上的“疯狂”,背后是湖湘文化浸润出的精神内核。这种血性,是“霸得蛮、耐得烦、舍得死”的文化基因:从湘军“结硬寨、打呆仗”的韧劲,到近代革命志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再到如今“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精神,血性早已刻进这方水土子民的骨子里。“湘超”把这份血性搬到了足球场上,让观众看到,老祖宗传下来的精气神,从来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能在赛场上“跑”起来、“拼”出来的鲜活力量。

  但“湘超”又不止于传承,而是更懂年轻人的玩法。没有枯燥的说教,只用“长”虹贯日、“益”锅端、“株”杀四方这样接地气的口号戳中年轻人的“笑点”;不搞“高冷”的赛事壁垒,而是用票根换美食优惠等日常操作,让球赛变成全民狂欢。就连球员的采访,也没有打官腔,长沙队球员李章毓直言“目标是冠军”,娄底队主教练刘少程坦言“回去加强训练”,直白得让人喜欢。湖南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既坐拥岳麓书院、马王堆、里耶秦简那样的文化瑰宝,也制造超级计算机、高铁动车、新能源汽车这样的现代利器。用传统打底,用新潮赋能,让老文化长出新模样。

  做事,就拼尽全力;待人,便掏出真心。湘人归来,血性未改;足球如此,人亦如此。未来,“湘超”若能以这份独有的血性为底色,在传承中创新,在专业运营里融入更多新潮玩法,在开放视野中链接更多湖南元素,大可成为中国足球地域化发展的一支劲旅。

  争第一不骄,做唯一不孤。这就是“湘超”的辩证法,也是湖南人干事创业的方法论。

【作者:】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