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炒新版英语难卖课:焦虑营销老套路

相链区块链

余明辉

随着今年秋季开学临近,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四上新版英语教材难度堪比六年级”等短视频,有的短视频点赞过万,短视频的最终导向,都是售卖培训课程或产品。(8月28日 半月谈)

这蒙人的把戏,去年教材刚落地时就演过,如今卷土重来,本质还是借教育焦虑收割智商税。

这些机构的套路,说穿了并不新鲜。第一步造痛点,把教材正常调整夸大成“难度坐火箭”。比如,有人拿四年级教材说“堪比六年级”,却绝口不提教材里必学、选学的分层设计;有人吐槽单词太难,把目录里不要求掌握的拓展词汇全算进去,凑出“单词量暴涨”的假象。第二步装专家,找些来路不明的“名师”“配音员”站台,对着教材皱眉摇头,把家长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的陌生感,变成“孩子要掉队”的恐慌。第三步卖解药,把廉价的拼读课、打印资料包装成“救命稻草”,借着家长的恐慌赚快钱。

可事实是,三大出版社的调研数据显示,觉得教材“适合或努力能掌握”的教师从75%升到89.96%,学生认同率更是超过91%。那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难点”,细究起来全是误导——三年级不教音标,是因为12岁以下孩子学自然拼读更符合认知规律,出版社还免费提供了标准音频;从句子开始学,是为了让孩子在真实语境里学“有用的英语”,而非死记26个字母等。

家长之所以容易上当,说到底是信息差加焦虑感。旧教材用了多年,家长熟门熟路;新教材强调“用中学”,突然没了音标、先学句子,家长心里没底。再看到孩子刚接触时读不顺句子,刷到“别人都在补”的视频,难免慌神。可大家忘了,国家早把“解药”放在明面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听力、微课、课件全免费,扫码就能用;出版社还简化了教材目录,删减了长难句,甚至提前把单元资源发在公众号上,方便预习。这些资源不用花一分钱,比机构的“急救课”靠谱得多。

刹住这股歪风,不能只靠家长防欺骗。学校和老师得主动站出来,把教材的门道说清楚。比如开次家长会,讲讲“必学内容是哪些”“拓展词汇不用逼孩子记”,再教家长怎么找平台上的免费音频;出版社的培训也得跟上,让乡村老师能吃透新教材的设计。更关键的是,监管部门要出手,那些伪造“专家评价”、夸大教材难度的营销号,该罚就得罚;短视频平台也该把好关,别让焦虑营销再随意传播。

教育从来不是“急活”,教材迭代是为了让孩子少学“哑巴英语”,多懂文化、会用知识,不是给不良商家制造“收割机会”。家长不妨沉住气,跟着学校节奏走,多陪孩子听听教材里的英文歌、玩玩角色扮演。机构也该明白,靠焦虑赚的钱走不长远,真有本事就做点扎实的教学服务。别让“难出圈”的恶炒,把孩子的学习热情“炒”没了,把家长的信任“炒”凉了——这才是对教育的基本尊重。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作者:余明辉】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智商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