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创新折射乡村治理温度|麓山快评

相链区块链

  付臣欢

  望城区首个农村公益性老年食堂近日在茶亭镇大龙村启动运行,为乡村老人驱散了“冷灶台”的暮色,也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这个集老年助餐、文化娱乐、健康管理和老年协会作用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仅解决了农村老年群体就餐的基本需求,更构建起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社交空间。它启示人们进一步放开思路,把养老服务当作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养老,是社会上每个人终究会面临的问题,它不只是个人事,也是公共事。大龙村这个项目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多元共治的养老格局。“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方支持模式,让养老服务既有政府依靠与公共支持,又具备了自我造血的可能。报道中,每顿40人以上的就餐量印证了需求的真实存在,最低5元的定价更折射出精准施策的温度。

  更深层的思考,是如何通过养老创新重构乡村社会生态?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与人口老龄化叠加的当下,老年食堂不应止步于福利供给,而应成为激活乡村治理甚至乡村振兴的支点。因为乡村养老既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片可供深耕发展的沃土。比如,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养老,能够实现老有所养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又如,可探索有益的志愿服务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流乡村;还有,养老服务供给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特别是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新应用,能够成为新的创业窗口……只有把单纯的“输血”转换为“造血”,方能实现乡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食堂的一碗热汤,照见的是社会治理的温度;四季三餐里的养老创新,升腾的应是乡村振兴的朝阳。老年食堂的灯火,不仅能够照亮老年人的餐桌,更可以点亮乡村文化传承的星火、搭起吸引人才创业的舞台、激发银发经济的活力。这样的养老实践,便超越了“养老只是养老”的单一维度,在老龄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命题下开辟出充满朝气、成就梦想的发展大道。


【作者:付臣欢】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