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甲亢哥”来长的涟漪效应
沐刃
“甲亢哥”来长沙了,有些意料之外,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据报道,“2022年他开始全球边走边播,已经直播了大约25个国家。在游玩中感受地域文化,成了他的特色直播栏目之一,3月24日落地中国上海后,短短一周时间,‘甲亢哥’已经在微博上创造了近30个总榜热搜。”
不出意料,就像他到哪里都能霸榜热搜一样,自从他6日深夜落地长沙后,各类社交平台上,好奇者、围观者一路跟随,媒体也纷纷跟进,掀起了一股“亢旋风”。
“甲亢哥”为什么这么火?我把这个题抛给DeepSeek,它给的答案是:“因为他通过极具互动性和亲和力、带点夸张的真实直播展示了文化差异,加上年轻化的传播策略、主流媒体的支持等,成功地吸引了全球观众的注意和喜爱。”
这些观点与分析,自然有其自洽的道理。笔者也想就“亢旋风”现象,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看法——
其一,互动是最好的传播。
此前,“甲亢哥”已经先后到达上海、北京、河南、成都、重庆和香港、深圳,由于他选择与聚焦的场景包括上海的高楼大厦和黄浦江的繁华、八达岭长城与故宫、少林寺武术与伏羲山云顶天梯,还在成都体验了针灸治头痛,堪称有古有今、有险有奇,的确会策划、处处有猛料,精准拿捏了传播的规律与法门,带来的都是“泼天的流量”。
按照“浙江宣传”4月3日推文《从“甲亢哥”中国行看见什么》归纳的观点,“甲亢哥”火到爆是基于四个关键词:真实感、开放性、零距离、新表达。
从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关于“甲亢哥”的各类传播产品可以发现,“一惊一乍”的“甲亢哥”很接地气、有点夸张,尤其是,他直播的沉浸式体验和代入感极强,又似乎随时随地都在与当地人及游客互动、合影、搞怪。
“甲亢哥”此次长沙的具体行程依然是谜,这也正常,有神秘感才有想象空间,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关注度。
这名“00后”网红之到来激发的流量来了,城市营销、相关行业及文旅业等,除了借势蹭流量,也许更需要做的是:研究其持续走红、带来“泼天的流量”的策划、运营逻辑以及带来的启发。
其次,交流是最好的“破冰”。
有人说,通过“甲亢哥”的直播,让在中国出行的安全再次得到了确认与强化!也有媒体报道说,“‘甲亢哥’的视频下,不少美国网友又进入了‘对账’的状态,开始探讨中国的生活成本、平均寿命等民生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境遇对美国媒体长期抹黑中国表达了不满。”
作为一个曾经的国际关系史研究者,我知道太多的以民间交流的突破渐渐带来外交关系改善的例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那么,敞开胸怀吧,让世界各地的朋友纷至沓来——毕竟,“国外自媒体博主和广大普通民众,都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相信随着(他们)脚步的丈量、网络的传播,成见这座大山一定能被打破,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定会展现在世界面前。”
还是那句话,让官方的归官方,民间的归民间吧——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当官方沟通渠道受挫的时候,民间交流依然会保持它应有的活力,并终将带来改变。
再者,平视是最好的姿态。
记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白说》里有一个观点:做新闻(传播),最好的姿态不能俯视、不要仰视,而是平视。也有人说,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
是的,平视,保持与人交往中的不卑不亢,才不会失去甚至贬损自我。对于“甲亢哥”的到来,理性又应然的姿态可以是——他来了,我看个热闹;如果偶遇,我给他点赞,或者合个影,仅此而已。如果需要,顺便带个路,长沙人也愿意的。
一切的高潮都是暂时的,而高潮过后的平淡日常才是值得好好珍惜与持久经营的。相信“甲亢哥”不会在长沙久留,他们有他们的下一站。而我们每个人的日子,照样迎来第二个日出。
但是,甲亢哥来长沙所看到的、所体验的、所传播的,终将产生极强的涟漪效应,引发更多的国内游客循踪打卡、体验,“让(更多)外国人疯狂种草中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