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
白木
万米高空,60多岁的乘客能“起死回生”,看似一次偶然的幸运,实则有现实的必然性。因为在我们背后,有一张巨大的生命急救网。
据了解,该航班机型为A320,载客量一般是150到180人。其中,就有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管护师熊佳佳和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阳玲。这架班机可观的“含医量”,为患者得救埋下了伏笔。
当有人病危时,两位医务人员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迅速判断乘客为心搏骤停,争分夺秒地为其做心肺复苏,帮患者度过了最为凶险的时刻。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精神和能力,在抢救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类似医务人员救人的报道并不鲜见。在高铁上、在商场里、在旅游景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遇到病患,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守护生的希望。为何这样的善举一再发生?固然有白衣天使医者仁心,对生命的敬畏与呵护,但更大的背景是,我国拥有庞大且专业的医护队伍,构建起守护民众健康的坚固长城。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523.7万人,医师总数478.2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3.4人,全国注册护士总量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4人。如此规模的医护力量,支撑起世界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意味着在社会各个角落,都有专业人员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当然,仅靠医护人员还不够,普及急救技能刻不容缓。比如,给飞机配备AED,对空姐等空乘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培训,或许能在第一时间发挥关键作用,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更重要的是,组织大众参与急救培训。当更多民众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本急救技能,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就能形成一张广泛的生命救援网。
熊佳佳等医护人员的英勇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全力守护,更是对全社会普及急救技能的有力呼唤。让我们向这些白衣天使致敬的同时,积极行动起来,学习急救知识,参与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生命守护体系,让更多生命在危急时刻得到及时救助。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