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大会长沙开幕, “天然吞噬”新疗法等前沿成果引关注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 实习生 蒋晴)主题为“新观点、新进展、新成果”的“2025健康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今日在长沙开幕。大会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球500多位科学家、临床专家及产业界代表参会。开幕式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突破100万,创下历届大会首日新高。大会首日,“天然吞噬”新疗法等一系列前沿研究成果发布,引发全球同行高度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名誉会长彭珮云介绍,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已超5000万,防治是重大社会议题。过去十年我国在中西医结合、神经影像和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取得了国际前沿成果。
大会现场,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发布。主办方之一雨花经开区企业湖南乾康科技的首席科学家顾柏俊教授创新提出“天然吞噬”新疗法。
“天然吞噬理论”历经十多年创立与完善,核心是研究人体内清除“垃圾”的机制。该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黄斑病变、2型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共同发病机理在于人体清除垃圾的机制随年龄增长而减弱。通过完善这一理论,找到相关机制元素并筛选药物,提升体内细胞天然吞噬能力,如同将体内“七老八十的环卫工人换成二三十岁”,从而改善人体微环境,恢复清除机制让身体机能回归正常。
顾柏俊介绍,目前团队研发了两类药物:一类是中药颗粒胶囊,预计明年上市;另一类是创新药小分子多肽鼻喷,预计明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多位全球顶尖学者分享了突破性研究,包括:英国Claude Wischih教授分析靶向Tau蛋白治疗的挑战;美国Virginia Lee院士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价值;澳大利亚Colin Masters教授指出免疫疗法在AD早期干预潜力巨大;美国Rhoda Au教授呼吁利用精准医学提升防治效率;加拿大宋伟宏院士发现糖尿病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对AD有治疗作用。
国内专家团队也展示了重要成果,如范先群院士(工程院)探索视网膜标志物助力AD早期诊断;苏国辉院士(科学院)研究证实枸杞子提取物的AD保护潜力;贾建平教授(宣武医院)聚焦早期识别与预防;殷浩教授(长征医院)探索代谢调控治疗新方向;张颖教授(中科大附一院)分享帕金森病细胞治疗进展。
大会吸引了200多家科研机构和50余家企业参与,设有多个分论坛。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王军表示,企业深度参与正推动大会升级为“成果转化枢纽”,“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协同模式将加速患者获益。大会期间将发布《中国AI技术临床医学应用伦理学倡议书》,旨在促进AI与医疗健康融合并保障患者权益。
大会将持续至8月11日,全球专家共同呼吁加强跨界协作,将科研“新观点”切实转化为患者的“新希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