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要看这场阅兵? | 山水洲城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今日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
80年斗转星移,从“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签字到天安门前的铿锵正步,中华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捍卫始终如一。约70分钟的阅兵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宣誓。
这是一次向历史烽烟的庄严致敬
空中护旗梯队,由多型直升机组成多个编队,以护卫旗帜、编成字符、悬挂标语等方式,向全世界昭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集体观看阅兵式,让我们得以在时空的交汇点上,与历史对话。
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长城,用3500多万军民的伤亡代价,迎来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战旗方队,代表的正是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从无数英雄和众多功勋荣誉旗帜中,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部队,遴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旗帜,由所在单位官兵擎旗受阅,寓意着伟大的抗战精神接续传承,人民军队无畏艰难、奋勇直前。
这是一次对强军硕果的铿锵宣示
“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说。
这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其中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将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以及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从“近岸防御”到“远海护卫”,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中国军队装备体系的每一次迭代,都是对“能战方能止战、自强方能安邦”的最好注解。
从“飞机不够就飞两遍”的遗憾,到如今“现役主战机型基本涵盖、明星装备集中亮相、新装备首次公开”的自信,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中国空军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对“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教训的深刻铭记。
和平从来不是祈求所得,而需靠实力捍卫。当我们观看这些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武器的更新换代,更是一个国家维护和平能力的全面提升。这种集体观看,是对国家安全感的集体体验。
这是一次对民族意志的浩荡动员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徒步方队,体现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以及抗日根据地所在省份民兵为主抽组;“一新”就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
我们注视着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精准如一的动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是“百分之一秒不差、一米不差”的极致追求。他们身上,闪耀着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承载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必胜信念。
这种信念,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也感染着屏幕前的你我他。
这是一次向伟大复兴的坚定起航
千余名官兵组成的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战经典曲目,和大家共同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自由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还有一些体现时代特色和强军风采的新创曲目,也是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日之中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场阅兵,既是总结,更是起航。气势如虹的阅兵场,连接着波澜壮阔的奋斗路。从这里,我们汲取无穷的力量;从这里,我们整装再出发,前进!前进!前进!
为什么今天要看这场阅兵?
因为历史从未走远,而我们,正走向新的历史……
作者/刘丹
编辑/尹玮 校读/刘芳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