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潇湘,湖南唱的是“八方来才” | 山水洲城记
从引才引智到就业创业,最近湖南迎来了规模空前的“湘智兴湘”大会、“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行动。
两场活动虽面向群体有别,但背后有着共同的逻辑——人才是发展的动力所在、未来所向、希望所系。湖南“摇人”,是认真的。
一
9月19日,参加“湘智兴湘”大会的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教授走进中南大学,与青年教师围绕学术创新、科研合作和青年学者成长等话题展开交流。
丹·谢赫特曼教授的长沙之行可谓金句频出。比如被问及如何吸引年轻人投身科研,他直言:“若想让年轻人愿意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就得尽早开启科学教育。让他们从幼儿园就浸润在科学里,要教真正的科学,而不是一味听童话故事。
大咖云集是“湘智兴湘”大会的主要特点,其目的就是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除诺贝尔奖得主湖南行外,还有7位院士在湖南设立了工作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与绝味食品的携手就是生动的例子。其实早在这次大会召开前,双方就已在香辛料等植物萃取技术开发、速冻保鲜技术的应用等领域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
橘洲君注意到,“湘智兴湘”大会体现了湖南引才的满满诚意。大会发布了275项湖南省重点科技人才需求,需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空天科技等领域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会上宣布,湖南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为各位英才在湖南施展才华保驾护航,如对顶尖人才(团队)以“一事一议”方式,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支持。
二
如果说“湘智兴湘”大会瞄准的是沅江九肋的高层次人才,那么“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行动面向的就是繁星满天的普通大学生。
就业是家事、国事,更是民生头等大事。
丹·谢赫特曼教授就建议:“湖南学术和产业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优质人才的稳定供给。比如本地高科技企业可以提供暑期工作机会,邀请学生假期来参观、实习,培养其兴趣,让他们毕业后愿意留在这里。”
9月21日,“国聘行动”促进“湘才留湘”专场招聘会在中南大学举行,重点面向省内2026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是“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行动的之一,也是今年以来湖南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活动。
橘洲君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大多数学子都带着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在各个展位前,有序排队等候着面试机会,现场热闹而忙碌。
专门搭建的长沙展区更以“天青色等烟雨,长沙在等你”为号召。“我们不仅要招人,更要留人。从政策到服务,长沙愿做青年人才的‘青春合伙人’。”
很多大学生表示,不仅看中岗位本身,更看重长沙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潜力。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陈同学告诉橘洲君:“长沙优质的科研和教育资源,24小时不打烊的夜经济,这样的城市品质在全国都不多见。”在他看来,长沙既有大都市的繁华,又保留了市井的烟火气,是年轻人理想的安居之所。
三
两场活动的接连举办,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湖南更加积极主动拥抱人才、推动创新发展。
从“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三部曲,到“湘才留湘、引才来湘、聚才兴湘”的满腔诚意,聚焦的都是对人才的渴望。
湖南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湖南陆续推出创新创业“七个一”举措、科技成果赋权转化、人才“绿色通道”等硬举措。包括省会长沙在内的各市州也结合自身特色与发展需求,纷纷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政策。
湖南拿出了最优质的就业岗位。
“邀人”,湖南拿出了真金白银、真心实意。50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团招聘,提供超1.4万个岗位。19家省属国有企业、10所省属医院、“四大实验室”均参加现场招聘,国防科技大学受邀首次与地方合作参与人才引进。11.61万个有效民营企业岗位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4大优势产业岗位5.21万个,占比超40%。
湖南做到了最优厚的服务保障。
岗位推荐、简历管理、政策解读等,都可以在“创业在湘”“留湘来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上完成。头部企业的HR坐镇现场,模拟面试,帮助求职者一臂之力。
橘洲君相信,湖南“邀人”,“邀”的是八方英才、青年才俊,更是创新活力与美好未来。
记者/尹玮
编辑/刘丹 校读/肖应林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