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味“闯”香江,有了新故事 | 山水洲城记
“天热了,食鸡先。”8月11日,家住香港九龙城的张阿婆一早到街市买鸡,“今日有湖南靓鸡哦,斩半只焖姜蓉。”她挑选了一只肉质鲜美的石门土鸡,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在800多公里外的长沙县黄兴镇,每天凌晨3时,润乐食品的生产车间依然灯火通明一片繁忙。“凌晨加工完成,上午冷链车发车,8个小时抵达香港,第二天一早就能出现在超市柜台。”这是润乐食品供港家禽的“时间密码”。
而这不过是湘味“闯”香江的一个缩影。
一
走进湖南润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经过电晕、放血、浸烫、脱毛、掏膛后,一只只鸡通过流水线达到预冷水池。“这是进口的预冷设备。白条鸡在预冷池内经过清洗消毒,迅速降温排酸,肉质会更有弹性。”润乐食品总经理覃海鸥介绍。
这些温度降到4摄氏度以下的冰鲜鸡再经过分拣、切割、包装等流程后,就可用冷藏车冷链运输进入市场。
“我们的两条自动化家禽屠宰生产线,虽然小巧却非常高效,加工能力最高可到6000只鸡/小时、2000鸭/小时,可年产6万—8万吨优质冰鲜禽肉及分割食品。”覃海鸥说。
覃海鸥介绍,为确保新鲜度,企业构建了从养殖到运输的全链条管控体系:供港家禽来自常德的专用备案养殖场,养殖周期严格控制在70—200天,全程记录养殖日志并接入农业农村部监管系统;屠宰加工采用“凌晨模式”,确保产品在 0—4℃冷鲜环境下完成处理;自建冷链物流车队全程温控,经深圳文锦渡关口直达香港,实现“当天加工、次日上架”。
湘味“闯”香江,不仅是味道的征服,更是产业标准的突破。
“公司供港产品与内销产品的品质标准完全一致。”覃海鸥说,香港市场对食品溯源、生产流程的要求虽有独特性(如单独备案、塑料托盘使用、标识规范等),但核心食品安全标准与内地接轨,且企业内控标准甚至高于欧盟要求。从兽药残留检测到加工环节消毒,每一项指标都经过严格把控,这也是产品能快速获得香港消费者认可的关键。
目前内地供港冰鲜禽肉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市场竞争激烈。“以前香港市场几乎被广东企业垄断,我们是湖南首家突破这一格局的企业。”覃海鸥介绍,经过半年的市场对接,今年4月1日起,公司实现每日稳定向香港发货,从最初的每天一两百只,逐步增长至目前的1500只,上半年供港总额已达300多万元。
二
湘妹子李单的店位于香港湾仔骆克道,名为湘舍壹号。8个包厢、800平方米的店面虽然不大,却是第一家进军香港的高端湘菜餐厅。2023年开业后,湘舍壹号直接成为香港高端湘菜的新标杆,香港媒体《东方日报》对它进行了专题报道。
生于浏阳官渡镇的李单,与湘菜结缘,源于姑妈在长沙经营的历经40年经久不衰的良友水鱼城。这份烟火气,在她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记得2023年考察香港时,我跑遍了所有湘菜馆,发现菜单上的招牌特色大部分还是辣椒炒肉和剁椒鱼头,食客评价‘适合下饭,但不够宴请’。”作为土生土长、自小吃湘菜长大的湖南人,又怎能允许在别人眼里湘菜是低端的存在?“我们要打破大众认知里湘菜低端、重油、重盐、重辣的刻板印象,让世界再次爱上健康湘菜。”李单说。
湘味“闯”香江,“闯出”文化价值的认同。
征服香港食客挑剔味蕾的,首先是一道家族传承菜“清炖湘舍甲鱼”——选用自家围湖散养三年以上吃小鱼小虾长大的甲鱼,只用盐、胡椒粉和矿泉水炖煮,凭借40年传承的秘制工艺,汤汁乳白,香醇鲜美。
在香港站稳脚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人才出海、语言障碍、劳工制度差异、食材运输难题接踵而至。“香港食客习惯一道菜换一次骨碟,我们就定制专属服务流程;他们对食材挑剔,我们就用高铁运输湖南樟树港辣椒、大围山黑山羊,申请到活甲鱼进入香港的许可。”李单介绍,团队按照当地食客的喜好,对菜单上30%的菜品进行了调整和定制。新研发的融合菜“江鳗烧花胶”——用湘菜做法烹制粤菜食材,微辣中透着醇厚,成为香港食客的新宠。
如今,“湘舍壹号”在香港、北京、广州、深圳、太原已有6家店,年营业额过亿元。但李单的理想不止于此:“下一步,我计划在日本、新加坡开店,终极目标是让‘高端湘菜’成为世界美食地图上的固定坐标。”
三
“这个太好吃了,有妈妈的味道,将近30年没有吃到过了。”今年1月13日,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特邀港澳委员、华侨华人代表在集中视察铜官老街时,省政协委员、香港湖南联谊总会副会长傅深根因为一口家乡的红薯片而热泪盈眶。
一位在香港生活20年的湖南籍工程师感慨:“每次吃到地道的剁椒鱼头,就像回到了长沙老家。”香港大学附近的费大厨推出“LV辣椒炒土猪肉”、清蒸大白刁和擂辣椒皮蛋,以湖南特有食材还原家乡风味,被港大学子称为“思乡食堂”。
美食作为最接地气的文化符号,在构建情感纽带中发挥独特作用。
这种由味觉牵动的乡愁,正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升华为两地共同的文化记忆。2月7日至9日,“非遗过大年 长沙最韵味”长沙非遗走进香港推广交流活动暨“万名港人游长沙”启动仪式活动携星城文脉远渡香江。
其中,非遗展区最引人驻足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茶香对话。长沙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执壶问茶,明前嫩芽在青瓷盏中舒展如云,氤氲着“茶马古道”的千年回甘;港式奶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绎“丝袜拉茶”绝技,锡兰红茶与黑白淡奶在铜壶中激烈碰撞,升腾起中西合璧的市井烟火。
湘味在香江的扎根,更体现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
在香港市场,润乐食品的产品已进入永旺、一田、CITYSUPER、UNY、食一街社区生鲜等知名超市,以石门土鸡、黄油老母鸡等特色品种满足当地多样化的烹饪需求——无论是粤式白斩鸡的鲜嫩,还是湘菜老姜炒鸡的醇厚,都能找到适配的品类。通过半年多的对接,目前已经与更多大型连锁超市取得联系,预计8月底可以开始供应合作,届时日供港量预计提升至3000—5000只,未来两年更计划实现日均1万只的目标。
当湘味食材成为香港市场的日常供给,两地的合作已从餐桌延伸至更广阔的经贸舞台。
5月16日,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交流会圆满收官。四天时间里,长沙行程满满:参加5场专题活动,拜访14家企业,签约、推进、发掘一批项目,在产业合作、科技交流、资本对接等领域,擦亮“投资长沙”的名片。
长期以来,香港在湘投资达241亿美元(占湖南外资67%),两地年进出口额连续6年超500亿元,形成“湖南供港70%农产品、香港年送43万游客入湘”的双向流动。
湘味“闯”香江,从不止于味道的征服,更是产业标准的突破、文化价值的认同、情感共同体的构建。而这趟跨越800公里的味觉远征,更是将“闯”的勇气化作了“融”的甜蜜。
记者/刘丹 刘捷萍
编辑/尹玮 校读/肖应林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