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着力推动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链区块链

胡浪

产业兴,则经济兴;实体旺,则经济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长沙要想保持新一线城市地位,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基础在制造业,重点在制造业,出路更在制造业。

一、十年来长沙制造业不断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出台了“工业30条”“1+4”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等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了制造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企业实力有力提升。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2000余家增长到2021年的近300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00多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00多亿元。特别是长沙的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创新开放的生力军、保障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增长的强支撑。发展质量持续改善。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3.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世界计算大会、国际工程机械展等全球性重大展会扎根长沙。长沙被业内公认为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移动互联网第五城、中国芯片第四城。

二、长沙制造业发展存在的提升空间

第一,区域产业定位还须进一步精准。早在2017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各园区合理分工、突出优势、错位发展,但是园区之间同质化发展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机械和食品两大产业,在所有园区均有企业布局。

第二,核心技术瓶颈有待继续突破。长沙制造业整体规模虽然较大,但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制造业的低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偏少,产业附加值不高。如工程机械的高端液压件、传动件和控制元件的核心技术方面尤显不足,液压件技术等核心技术长期被德、美、日等国少数企业垄断。此外,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云计算软件等高端软件方面仍然面临“卡脖子”问题。

第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待加强。长沙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不够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创新水平,特别是亟待围绕长沙产业发展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具有前瞻性和重要影响力的成果转化。

第四,供应链安全存在某些隐忧。当前,受国际外贸形势和疫情等多个因素影响,部分产业链的加工原料、配套产品、生产设备等供应紧张。以汽车领域为例,由于全球晶圆厂产能紧张,特别是“汽车芯片”断供,加剧全球恐慌性备货,供需矛盾愈加明显,目前晶圆厂已全线提价30%以上,严重制约汽车产业整车产量。

第五,园区运营机制不够灵活。部分园区行政化趋向明显,市场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园区改革进入深水区,省级园区在领导体制、财税体制、财权支配、用人机制、人事管理考核机制等方面受各区县(市)政府约束较大。

三、对长沙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未来,长沙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工作成效,把党的二十大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和“制造强市”战略,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一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长沙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较多短板。要增强长沙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培育,集聚创新要素。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和园区的资源优势,在先进制造领域加快建设集研发、服务、孵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要加大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抓好制造业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优化结构是适应生产要素条件变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园区“亩均效益”改革,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着力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要科学精准定位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未来产业。

三要推动深度融合发展。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分工和产业融合并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革命。长沙要以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为契机,结合长沙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和基础,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全国性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四要提高开放协作水平。世界一流企业无一不是在全球激烈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形成的。尽管当前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协作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长沙要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国际市场。要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成效,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来长沙发展;支持长沙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试验基地、营销服务体系等。进一步扩大长沙对外开放水平,将为长沙制造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得更快更好。(作者单位: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相关链接>>>专题|“奋进新征程 奋力强省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征文

【作者:胡浪】 【编辑:袁云才】
关键词:制造业 理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