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理响千字文”专栏
孙罗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群众生活的新空间,数字化成为群众生活的新方式,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给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为政策方针上情下达、社情民意下情上达提供了便利。通过算法分析,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去中心化,网络舆论具有自发性、爆炸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算法推送制造的“信息茧房”相叠加,也助推了虚假信息传播和群体极化效应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新形势下必须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党员干部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
一体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和数字能力建设。进一步纠治“四风”,增强党员干部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意识。只有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在网络空间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培养党员干部互联网意识,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和运用,锻造适应网络生态的群众工作能力。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增强网络舆情分析、应对、处理的能力,更好地在网络空间中与群众沟通交流,了解群众意见诉求。
协同推进网络统战工作和舆论生态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网络空间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应引导其积极参加主流舆论建设,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主流舆论推动力,共同构筑“网络同心圆”。在舆论引导中,既应发挥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排头兵”“主力军”作用,还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网民、新媒体从业者等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壮大主流舆论队伍,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统筹推进群众诉求全链条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网民诉求表达机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优化诉求响应机制,构建处理闭环,建立健全网民意见诉求分类、交办、督办、反馈工作流程,及时响应处理网民反映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健全反馈评价机制,通过群众的反馈评价,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指标,树立网络群众工作的鲜明导向。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本文为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演进、境遇与践行路径研究》(2025CSSKKT221)研究成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