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长沙中院发布一批涉企执行典型案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长沙中院近日公布一批涉企执行典型案例。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长沙法院执结涉企案件9482件,执行到位金额46.53亿元,深化“执破融合”改革,坚决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加大执行和解工作力度,全市法院共有6769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进一步维护了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有一起申请执行人长沙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某镇人民政府合同纠纷案,判决生效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因某镇人民政府未及时履行和解协议第三期债务,长沙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12日向长沙中院申请执行。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详细了解了某镇人民政府未及时支付第三期债务的原因,并积极协调其获得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一个月后,某镇人民政府主动将第三期剩余款项足额支付至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向长沙中院书面撤回本案执行,长沙中院依法终结执行。
据介绍,该案是长沙法院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法院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协调、良性互动,阐明了主动履行生效判决义务对于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最终促成被执行人顺利支付逾期款项,双方继续履行和解协议。
帮助企业重塑支付信誉
在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湖南某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案中,因湖南某置业有限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向宁乡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标的为1825万余元。
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陆续支付了800余万元,并书面承诺每季度支付200万元,但希望法院解除查、冻、扣措施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因被执行人为保交楼项目的开发商,宁乡市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将“保交楼、稳民生”与“修复企业信用、促进债务履行”深度融合,依法解除部分查封,并解除被执行人的失信状态。后被执行人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并依承诺按期支付案款。
该案是长沙法院高效推进涉案案件执行、有效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实践。宁乡市法院及时依法解除部分查封,以“放水养鱼”替代“竭泽而渔”,为企业保留造血功能,帮助企业重塑支付信誉。该案的执行为困境企业信用修复提供可复制的司法样本。
审执协同保护知识产权
申请执行人萧某某与被执行人陕西某科技公司、彭某、何某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因被执行人未按照判决书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申请执行人向长沙中院申请执行。
诉讼期间,法院通过线上网络查控和线下调查结合的方式,采取了合适的财产保全措施。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综合分析财产保全情况进行财产划扣和处置,顺利执行到位1000余万元。
该案是长沙法院积极助推以司法保护为主导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有效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实践。该案从执行立案到执行到位仅20天,是长沙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执协同的缩影。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