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代表建议落地 群众出行畅通
代表建议落地 群众出行畅通
从“民生呼声”到“畅行画卷”,人大代表建议督办绘就星沙民主实践新图景
“现在去松雅湖散步,踩着彩色斑马线走到安全岛,心里踏实得很!早晚高峰见不到大货车乱行,开车过滨湖路一路绿灯,这变化真是做到了咱老百姓心坎里!”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望圣桥社区的黄根术,说起家门口的交通新貌,忍不住连连点赞。
这喜人的变化,源于长沙县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的重点督办,更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星沙的生动实践——从人大代表倾听民声提出建议,到职能部门用心办理落地生根,再到智能交通项目让群众出行“加速度”,每一步都印刻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温度。
代表“听诊”
把准民生堵点“脉搏”
随着星沙城市发展,滨湖路成了贯通主城区东西的“主动脉”,毗邻的松雅湖更是居民休闲“后花园”。可“人气”旺了,“堵气”也来了:大货车早晚高峰与行人“抢道”,红绿灯配时像“猜谜”,过街设施跟不上人流……这些出行“烦心事”,成了周边居民的心头结。
“群众的痛点,就是履职的焦点。”县人大代表潘海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法律工作者,他带着“放大镜”走访街道社区,走进代表联络站,与社区干部一起逐条路段排查,把居民的吐槽、现场的隐患一一记下:“大货车混行像‘定时炸弹’,红绿灯老‘卡壳’,设施不够智能,让人等待久,又绕路……”
最终,32个具体问题被梳理成7大类建议,在今年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潘海波提交了关于加强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这份带着民生温度的建议,很快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件,一场由人大牵头、部门联动、代表参与的“治堵保畅”行动就此展开。
部门“开方”
让智能交通成为现实
“建议不能停在纸上,得变成群众脚下的通畅路。”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县交警大队带着问题清单实地“会诊”,把代表建议转化为实打实的改造方案:逐步实施香堤路、滨湖路、万明路交通设施改造升级。
如今的滨湖路沿线,处处可见“智慧密码”:货车闯禁抓拍摄像机24小时“站岗”,早晚高峰大货车再难“越界”;6个路口的智能信号灯通过大数据“算时”,实现双向“绿波带”——车辆按预定速度行驶,能连续通过8个路口不停车;万明路隧道非机动车道改造完成,隔离护栏把行人和机动车“分开走”,彩色斑马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以前高峰时段,每个路口都得安排交警手动调灯,累不说还难精准。”县交警大队星沙中队中队长罗攀指着智慧后台介绍,现在靠大数据分析车流,红绿灯自己会“思考”,警力省了,通行效率却提上去了。
民生“答卷”
民主实践结出“幸福果”
星沙城区交通的蝶变,让跑出租多年的陈风感触最深:“以前的士都不愿接去星沙的单,红绿灯多、老堵车,现在走滨湖路一路绿灯,比以前快10多分钟,一天能多跑好几单,实实在在。”
这背后,是“百姓点单、代表定单、政府办单、人大督单”的闭环机制在发力。作为县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星沙城区智能交通改造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样本——群众的声音通过代表建议进入决策链条,再通过职能部门的落实办理,变回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改善。
从一条路的畅通,到一座城的舒心,星沙正用一个个民生“小进步”,书写着民主实践的“大文章”。“接下来,东六路、星沙大道等城区主干道都要建‘绿波带’,目标是持续提升通行效率,让群众出行体验更好。”长沙县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