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链接器”,共建“群岛”生态 ——一场秋日茶话的产业生态启示
秋风送爽,桂香四溢,长沙迎来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举行,这也是该大会首次落户省会城市,对推动长沙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当天下午,借大会之机,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在轻松氛围中拉开帷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市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链链长罗缵吉和行业专家、人大代表、企业骨干围坐一堂,展开一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头脑风暴”。从湖南走向世界的开源鸿蒙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陈海波,带来他横跨长三角、粤港澳及海外多年的观察与思考。
空间不大,话题不小。这场开放式座谈聚焦行业前沿与长沙实践,在一个从容的午后,勾勒出长沙市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链的未来图景。

他山之石:向海图强,借智登高
虽居内陆,心向蓝海——这是长沙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奋斗者的共同特质。在座谈中,陈海波教授分享了沿海地区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方面的先进经验。
灵活的非正式交流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土壤。陈海波回忆在MIT访学时:“我们常在中餐馆‘木兰’边吃边聊,氛围轻松,却常碰撞出有深度的想法,有些最终落地为创业项目。”沿海地区周末也常有各类小聚,在他看来,这类开放随性的交流比正式会议更能促进深度思考。
在AI时代,技术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原来华为推行IPD流程,开发周期很长;如今必须快速试错、快速演进。”陈海波坦言,“AI正在加速‘卷’的速度,一不留神就被落下。”他本人也依靠AI工具处理信息过载。
在模型生态方面,中国开源力量正悄然走向世界。“硅谷不少创业团队实际上在使用中国的开源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尤其在开源领域,中国已建立起一定优势。”陈海波认为,“这证明中国本土培养的年轻人有能力做出世界级模型。”
系统思维与集群作战是技术攻坚的有效路径。“一个人打不过,我们可以‘打群架’。”他形象地比喻,“通过集群对抗单机、超节点应对多卡,以规模优势弥补单点差距。”
罗缵吉对分享高度评价:“海波教授系统梳理了沿海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等前沿领域的洞察,为长沙发展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提供了宝贵借鉴。我们要充分转化这些经验,切实推动本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孤岛困境:打通壁垒,强化本地互联
沿海之风拂面,长沙却更需清醒审视自身的“孤岛困境”。
“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本地却还没连起来。”岳麓区人大代表、博识峰云(湖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市智算领域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企业负责人任峰感慨,“有技术找不到场景,有需求找不到方案。”他以某造船厂为例,该企业自认“就是打铁的,信息化太远”,却在起重机、叉车智能化改造上存在真实需求。通过工业视觉辅助驾驶方案,企业仅1.5年即收回投资并实现降本增效,而客户此前却不知有此技术路径。
此类供需脱节现象并非个例,湖南栏海电气彭英舟表示,公司在风电、高铁监控方面有成熟方案,但传统企业“想智能化,却找不到门路”;数据共享亦是关键难题,奇安信助理总裁徐碧江表示,法院、公安数据难以打通,导致背调、信用评估等应用难以规模化。
罗缵吉一针见血点明问题关键:“许多优质技术‘养在深闺人未识’。”他鼓励企业勇于展示自身价值,“我们要主动讲好技术故事,做好一个案例,形成示范效应,让实力被看见。”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他进一步明确:“产业链绝不能‘各扫门前雪’。”为此,人大代表联络站正积极扮演“链接器”,通过机制化运作将需求端与供给端真正连起来,全力推动“场景牵引技术、技术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
人工智能+:抓窗口、深融合、育动能
2025年被广泛视为AI规模化应用元年。在国家层面,国务院于今年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湖南省积极呼应,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从“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长沙企业如何抢抓这一战略机遇?
现场,与会代表走进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观摩即将于10月发布的“橘洲”1.5版本。公司董事长顾善植演示了端侧视觉大模型的实时生成能力:离线状态下轻点屏幕,仅两秒便生成“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画面。“我们主打轻量化、高精度、强隐私,PC端生成仅需0.35秒,真正实现云端零依赖。”他介绍道。
模型还展现出卓越的多轮交互能力。当现场代表提出“将海岛画面从晴天转为台风天气”时,系统迅速生成风雨交加的图像,体现出“叠搭式”连续生成的灵活性。
除C端轻量化应用外,汇视威在B端同样展现出强大穿透力。顾善植透露,“橘洲”模型已签约近3000万元订单,覆盖深海机器人、军工检测、矿山探测等高门槛领域。其中,搭载视觉导航系统的深海机器人已预售20台,成本仅为国外方案的三分之一。

汇视威的快速成长,是长沙本土企业切入AI新赛道的一个缩影,现场讨论随之升温。罗缵吉总结道:“人工智能是挑战更是机遇。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换道超车窗口期可能只有两三年。”他勉励企业保持技术敏感、深挖场景、解决真问题,政府将通过政策、基金、平台等全力支持企业抢抓这波战略机遇。
主任视角:一场沙龙,三重赋能
秋日和煦,这场围绕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头脑风暴”从午后持续至傍晚。罗缵吉全程投入,在松弛而深入的交流中,与各位代表、企业家共同勾勒长沙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的未来图景。
活动尾声,罗缵吉从三个维度作了系统总结,层层递进,发人深省:
其一,“近处观景”的定力。
他高度肯定本次沙龙“小空间聊出大话题”的价值,认为其中迸发的“真问题、真思考、真碰撞”尤为可贵。“海波教授带来的沿海经验,让我们看到了远方的精彩;但今天各位企业家提出的痛点与突破,更让我们坚信‘近处亦有风景’。”在他看来,长沙在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有扎实根基与独特禀赋,不必妄自菲薄,而要有一双发现本土潜力企业与人才的慧眼,给予更多耐心与精心培育。
其二,“换道超车”的锐气。
围绕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跃迁的关键窗口期,他提醒:“机遇不等人,政策有周期,必须有‘等不起’的紧迫感。”他鼓励像汇视威这样的团队勇于“讲故事”“亮绝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声量;面对技术迭代加速,还应善于运用“规模战术”打“群架”,走好“降本增效”的群众路线,以系统思维打开新局面。
其三,“平台聚变”的格局。
谈及人大代表联络站,他以生动比喻定位:“这里不是‘会议室’,而是‘链接器’;不是‘孤岛’,而是‘群岛’。”人大搭建这一平台,旨在通过常态化机制将产业链上下游“串珠成链”,推动需求与技术“双向奔赴”,助力长沙新一代计算系统产业从“各有千秋”走向“美美与共”。
一番话语,立足现场而超越现场,将一场沙龙的交流升华为对城市产业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与会的各位人大代表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将今日汇聚的沿海经验与本地智慧,转化为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高质量建言,为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报告时提供更专业的视角,切实做到立足长沙、放眼世界、履职尽责。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