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怎样重生?看芙蓉南路社区如何聚力组“重建搭子”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盼了多年的新房终于有盼头了!”在雨花区东塘街道芙蓉南路社区,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居民龚治望着即将重建的3号宿舍楼感慨。4月25日,一场“小巷回声”2025年民生实事认领活动在此举行,民革雨花区工委、芙蓉南路社区与居民代表现场签约,通过法律服务、资源整合、设施升级等多元举措,为老旧危房“重生”按下“加速键”。据悉,3号宿舍楼有望今年竣工交付。
危房解困:从“住有所忧”到“住有安居”
时间回溯至2022年5月,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2号、3号宿舍楼经专业检测被鉴定为D级危房。“墙体开裂、管线老化,住在里面提心吊胆。”回忆起昔日场景,居民们仍心有余悸。按照“危房不住人”原则,街道社区迅速启动搬迁,同步将宿舍楼“四原重建”(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使用性质)纳入民生重点工程。
2025年1月26日,2号宿舍楼率先完成重建并交付使用,32户居民喜迁新居。这份“重建样本”为3号宿舍楼的改造提供了实践经验。如今,随着3号宿舍楼拆除工作进入尾声,一场由政府、民主党派、社区共同参与的“共建攻坚”正式展开——民革雨花区工委认领“法律服务包”,为重建全程提供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专业支持;社区则牵头整合惠民资源,推动施工许可办理、部门协调等具体事务。
活动现场,民革雨花区工委与社区及居民代表签署《民生实事认领书》,标志着“政府主导、党派助力、社区运作”的共建模式正式启动。“老房重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民革雨花区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法律服务外,后续还将继续开展政策解读、民意收集等工作,为老旧小区改造注入“智力支持”。
空间焕新:300平方米“拆违留白”破解民生痛点
在破解住房安全难题的同时,社区同步聚焦“关键小事”。脑科巷片区作为典型老旧小区,323户居民中近百台电动车长期面临“充电难、停放乱”问题。借3号宿舍楼拆除契机,社区依法拆除一处违章建筑,释放出300余平方米空间,规划建设可容纳百余辆电动车的标准化停车棚。“以后再也不用从家里拉电线充电了,安全又方便!”居民李女士点赞道。
针对居民反映的“文体设施匮乏”问题,民革雨花区工委与社区建立“需求——资源”对接机制:由社区收集居民诉求形成清单,民革组织发挥参政议政优势争取政策支持,双方协同推动健身器材安装、文化活动场地拓展等项目落地。“我们将以‘小巷回声’为平台,让民生实事从‘群众点单’到‘精准落地’形成闭环。”芙蓉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熊瑛表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