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宜居幸福示范区①丨雨花这个获市委书记点赞的社区到底牛在哪里?揭秘老旧工矿社区的治理密码
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市委书记吴桂英来到雨花区调研。走进井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吴桂英点赞了社区物业管理的做法,要求雨花区进一步探索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的示范区。
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以前是二十三冶三公司职工宿舍,居民以改制下岗职工为主,是一个老旧开放式无物业社区。坊间曾这样流传:井巷就是“烂楼下面一个棚子、棚子下面一个摊子、摊子前面有一辆车子、车子旁边坐了一个瞎子、瞎子捂着鼻子正打着蚊子。”
可以说,当时的井巷就是“脏乱差”的象征,是城市中的“贫民窟”,更是妄谈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整个社区呈现出“五多五无”的特点,即留守老人多、下岗人员多、信访积案多、帮教对象多、矛盾纠纷多,无物业管理、无配套设施、无资金来源、无社会组织、无志愿队伍。
但那已是昨天的记忆了。如今,井巷在城市的变更发展中实现了完美蝶变。化工厂全部取缔,拆除违章建筑4万余平方米,老旧破败筒子楼换了新装,小区门口新建两处社区公园和一处阅览室……社区“面子”焕发新颜,“里子”亦有大提升,下水道堵塞、用水难等问题迎刃而解,各项服务完备起来,已然成了“网红社区”。
为什么这个社区能够获市委书记点赞呢?
它究竟牛在哪里?
花花带你一探究竟
↓↓↓
党建引领 构建“3313”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在雨花区大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井巷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大胆探索社区治理“3313”模式,使“老典型”焕发了“新活力”。
打造“三个岗亭”,搭建协商议事直通桥梁。社区精心打造“阳光议事亭”,分设3个党员志愿者服务岗亭,搭建居民、社区及职能部门之间交流沟通、协商解困的直通桥梁。居民在“阳光议事亭”里共商共议社区大小事务,大到安装充电桩、修盖明沟,小到邻里纠纷、文明遛狗等,推动实现众人提事、众人议事、众人决事、众人监事,议出社区和谐生态,增强居民自治意识。
组建“三支队伍”,推动自治共治有机结合。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红”“事务蓝”“环保绿”三色马甲志愿服务队,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红马甲”以热心公益的退休老党员为骨干,担当环保员、巡逻员、宣传员、调解员,每日奔波在楼栋、小巷,化解矛盾纠纷,传播党的好声音。“蓝马甲”以中青年党员为骨干,通过民事代办、民意代言、纠纷代处、需求代管,帮助居民解决各类“烦心事、
建强“一个平台”,拓展便民服务有效渠道。社区成立“邻帮公益联合党支部”,开通24小时社区服务热线,“邻帮一号通”帮助实现居民办事“一次不用跑”。专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如“邻帮公益”承接了社区物业托管工作,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水电维修、管道疏通等便民服务;“四有公益”设立了娱乐养老服务中心,开设舞蹈、歌唱、国画等培训班,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建设“三零社区”,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需求导向,入户走访听民声、访民情、暖民心,将居民诉求解决在社区、困难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经常性开展法律、安全、防疫、健康等宣讲活动;联合派出所、安监中心、城管中队、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在辖区内开展禁毒、安全生产、违规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社区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邻帮一号通”助力老旧社区“华丽蜕变”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如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井巷社区需要服务与帮助,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井巷社区居民需要帮什么?如何帮?谁来帮?这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社区党总支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提出了设立“邻帮一号通”,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一条热线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志愿者为补充,实现了“邻帮一号通”,帮邻事事通,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工作的新路子。
井巷社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保户、流动人口、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特别是老龄居民多,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居民的近70%,可以说是一个“老人社区”。
这样的一个社区,必须根据社区居民特点提供帮助服务。因为高龄居民不擅长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操作,社区从实际出发,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邻帮一号通”4009268110,由专门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接听。
居民只要拨打“一号通”,就能对话管事者,反映诉求后,专业社工15分钟响应,30分钟到达现场,一般情况2个工作日内解决,在居民家门口打造全年无休、居民办事“零障碍”的服务型社区。
政务服务事项是每一个社区居民生活中都可能遇上的事情。为使社区居民特别是残疾、高龄居民更加方便快捷享受政务服务,井巷社区依托长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设AB岗,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网上办、就近办、减证办、帮代办”。
据平台自动统计,2018年11月1平台运行至今,除出租房登记、户籍管理、就业信息动态登记可由社区网格人员上门服务,实现“零跑腿”外,还可在平台“最多跑一次”办理1078个事项。由于提高了服务效率,社区工作人员得以回归居民服务本位,把时间用在下网格、访民情、办民事上,比如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顺便将办事的证件带给居民,深受居民群众好评。
同时,社区将“邻帮一号通”与邻帮公益、四有公益、馨心公益、雷锋超市、谭珍香巾帼志愿者工作室、井巷志愿者服务队等公益型、文娱型、自治型社会组织统整体运作,相互支持,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社区还组织引导民政学院等辖区单位青年志愿者通过“微心愿”认领、结对联系等服务模式,上门为群众服务,先后开展健康义诊、义务修理小家电、井盖涂鸦等各类活动100余次,变社区治理中社区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为众多群体“大合唱”的生动局面。
创新垃圾银行制度 引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走进井巷社区,整洁宜居的建筑,水流一般的马路;推窗见绿,出门赏花。一旁边的燕子岭公园呢,风景优美,鸟语花香......这离不开社区垃圾分类的创新举措。
从2018年开始,社区就把垃圾分类展示区设置在雷锋超市旁,来购物的居民可以现场感受、现场学。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就顺势在雷锋超市前办起了夜间“垃圾分类知识充电站”,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社区除了出租户以外,其他住户,大多是二十三冶的老员工和相识多年的家属朋友们。垃圾分类工作在社区全面铺开后,他们有的主动做垃圾分类的入户宣讲员,让那些坚持不做垃圾分类的住户“脸红心跳”,接受批评,同时也引领更多人一起做好这件有意义的小事。
井巷社区还创新了垃圾银行的工作制度。做志愿服务,做好垃圾分类,参与基层治理,都能够获取1到2分的积分,积分满100,就可以兑换购物券,在雷锋超市买生活用品。垃圾银行的制度鼓舞了居民,而通过引导和小小的经济刺激,垃圾分类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
“现在新井巷已连续三年成功创建了‘三零’社区。讲起这些,作为党的干部,让我们讲起来自豪,干起来自信。”井巷社区书记岳林表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党群力量,群策群力,是近年来井巷社区环境提质、服务提标、素质提升的“重要利器”。下一步,将结合市委、区委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创新服务,助力宜居幸福示范区建设,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