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教育进校园 急救知识“动”起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6日讯(通讯员邹玉瑛)5月16日下午,浏阳市澄潭江镇碧溪村桥头完小的教室里气氛热烈,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带着人体模型和互动课件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防溺水急救知识课。通过情景模拟、实操演练和趣味问答,生动的宣讲让急救知识真正“动”了起来。
“同学们,请说出你身边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课件中,野外水库、河流等危险场景以动画形式呈现,直观展示溺水隐患。澄潭江卫生院的陈娇医生结合夏季频发的溺水案例,强调无论是野外还是游泳池都有发生溺水的危险,尤其不能私自下河游泳。讲解中更是将急救知识与生活场景融合——抽筋时如何自救?如何正确施救?学生们在沉浸式学习中频频点头。
随后的问答环节秒变“知识竞技场”,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抢答,防溺水要点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手臂一定要伸直,按压频率要保持均匀!”活动现场,陈娇医生在一旁讲解,护士宋海霞同步用人体模型示范心肺复苏的标准动作。从判断意识、开放气道,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每个步骤都分解演示。同学们伸长脖子,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逐步演示完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后,还邀请了学生上台体验,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他们也完成了一套规范动作,赢得阵阵掌声。五年级的李峻熙在上台体验后感慨道:“原来急救动作有这么多细节,今天不仅学会了技能,还明白了盲目救人可能更危险。”
为帮助学生们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技能,陈娇和宋海霞分别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和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了专业讲解。陈娇通过实物模型演示,以“一开二插三贴四放”的简明口诀,系统讲解了AED的操作流程,并特别强调了这一“救命神器”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关键作用。宋海霞则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邀请学生现场参与演示,用“剪刀、石头、布”的形象比喻,生动阐释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
“把模型搬进课堂,让知识‘活’起来,这种体验式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远超照本宣科。”桥头完小校长赖立交表示,暑期临近,此类实操性宣讲尤为必要。
据悉,澄潭江镇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各村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广泛宣传,同时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在危险水域悬挂安全指示牌、安全横幅,全面开展防溺水摸排和宣传工作。下一步,澄潭江镇还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更多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并加强对危险水域的巡查,多方联动为青少年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