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籍烈士张正坤:他用生命践行“坚持斗争、决不屈服” | 用我一湘壮河山
长沙晚报8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公告,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牺牲于1941年、时任新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的湖南浏阳籍烈士张正坤名列其中。
张正坤,原名张乐典,1898年11月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燕舞洲村,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张正坤与一批农协干部转到淳口的炉烟洞山区隐蔽下来从事地下活动,随后组织起了游击队,并于1930年3月任浏阳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
1933年冬季,张正坤被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会后,张正坤留在中央苏区,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4年5月,张正坤结业后调任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随后,他随红六军团参加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斗争,次年加入长征。
1937年8月,张正坤受党派遣回到湖南,担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不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1团副团长,也正是在这时,张正坤第一次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陈毅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久闻大名,日后我们就在一起打鬼子喽!”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正坤不顾湘鄂赣环境的艰苦和斗争的险恶,主动请缨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担任第2团团长。对张正坤的加入,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说:“张正坤同志是中央派来的优秀军事干部,当过红军师长,经过长征考验,相信张团长一定能够把第2团带好。”
1940年,陈毅率苏南主力渡过长江,建立苏北指挥部。张正坤奉命留在苏南坚持斗争。不久,江南新四军组编为3个新的支队,张正坤任第三支队司令员兼参谋长,转战江南,浴血抗战。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张正坤在危急关头受命担任新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组织部队突围。他指挥部队同数倍于己的顽军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重伤被俘。
国民党顽军将张正坤作为“要犯”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在狱中对他进行游说诱降、刑讯折磨和死亡威胁,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革命是要流血的,我们要坚持斗争,决不向敌人屈服!”张正坤组织狱中被俘难友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
1941年夏,张正坤组织被俘战友们越狱,为掩护难友脱险英勇牺牲,时年43岁。
“1926年参加革命后,家中被敌对分子一把火烧光了。”张正坤后人告诉记者,张家共有9位兄弟姐妹投身革命,其中6人壮烈牺牲,被乡亲们誉为“满门忠烈”。 张正坤烈士用生命践行的“坚持斗争、决不屈服”的革命誓言,早已化作流淌在后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
如今,在张正坤烈士的家乡浏阳,无论是浏阳经开区产业的飞速发展,还是北盛大地上蓬勃的乡村振兴实践,都延续着他当年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的鲜明底色。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