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 丰碑甘厚美

8月16日,甘厚美(左二)与文家市煤矿下属的小源冲煤矿的老同事回忆当年工作中的故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长沙晚报实习生 罗雯 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不向组织提要求,不给国家添麻烦。”“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甘厚美对家人说得最多的两句话。

  儿子甘本淼记得,因为父亲放弃组织安排的工作返乡,作为随军家属的母亲和自己一下子成了农业户口,父亲对自己说,“想吃‘国家粮’就要靠自己努力。”

  邻居们记得,很多年前一名外地人来文家市买花炮,身上现金全丢了,就用手表作抵押借路费,甘厚美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钱,却拒绝了他的手表:“钱如果不够,回家我再拿给你。”

  ……

  连日来,记者再次来到文家市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探访甘厚美和他的家人、邻居,倾听他的故事,记录他的初心。

  家国情怀

  “不向组织提要求,不给国家添麻烦”


  1958年,甘厚美在兰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完成学习后,因伤病复发,无法再回归军营。

  当年5月经部队批准复员回到浏阳,组织拟安排甘厚美到大瑶二中任教员,但在师训班培训3个月后,因腿伤无法长时间站立而未能到校任教。

  为不给组织添麻烦,甘厚美选择回乡,一边治病一边打临时工维持生活。

  随后的10多年间,他先后在文家市搬运队、粮站、清江水库、文家市革命圣地(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单位做会计、保管员等,均非正式工。

  对此,甘厚美毫无怨言,从不计较。

  “不向组织提要求,不给国家添麻烦。”这是甘厚美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家人定下的规矩。

  由于旧伤反复发作,1959年10月至1961年4月,文家市公社党委同意甘厚美同志去长沙市人民医院治疗,前后共花费医药费1700余元。

  在当时,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按规定可以公费报销,甘厚美却拒绝了。他说国家那时候也不富裕,不能再去给国家添负担,“我用的是我的转业费,这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我不能这样去占公家的便宜。”

  战争留下来的伤病,导致甘厚美需要经常吃药,家里的柜子装满了各种药物。这些药大多数是他自己掏钱买的,极少找公家报销。

  儿孙们常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推托说:“你们以为煤矿工人的钱就那么好挣?能省就省一点吧!”

  8月初,因为尿血,甘厚美住进了医院。没过几天,感觉身体状态有所好转,他就急着要出院,“我是离休人员,医药费是公家报销的,不能太浪费国家的钱。”

  教育子女

  “想吃‘国家粮’就要靠自己努力”


  回顾自己的过去,甘厚美最感欣慰和骄傲的有三件事:一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二是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便宜,没犯过让人指手划脚的错误;三是子女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是一个出身苦的孩子,8岁没有父亲,11岁没有母亲,没有父母没有家,11岁就靠自己打工挣饭吃。”甘厚美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就是这样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要靠自己努力创造条件,自力更生。

  甘厚美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沾过他作为“人民功臣”的光。

  1957年出生的长子甘本淼本来和母亲都随军,拥有在当时令人羡慕的城镇户口,但因为父亲1958年复员返乡,均失去了吃“国家粮”的机会。

  1973年,高中毕业的甘本淼先是在生产队出工,后来在村上的学校当代课教师。4年后高考恢复,甘本淼考上了武汉交通大学,不过,因为体检时脾脏有些肿大,并未被录取。

  提到这件事,甘本淼坦言最初确实对父亲有些怨言,“体检什么的都是我自己去的,要是找人说说情可能也过了。”

  “想吃‘国家粮’就要靠自己努力。”面对与大学擦肩而过的儿子,父亲甘厚美只说了这一句话。

  后来,甘本淼再次考取茶陵师范,成为了一名教师,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

  老二甘本利、老三甘本和都是煤矿退休工人,退休金不高,甘本利现在一家花炮厂帮厨做饭贴补家用,老四甘本安则偶尔打打零工。最近媒体报道甘厚美的英雄事迹后,各级领导前来看望慰问,有人要他们趁着这个机会要甘厚美找领导“照顾照顾”。

  儿子们听了也就笑笑,他们知道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他对家里人不是不关心,而是严格要求,他自己一生就是那么刚直。”甘本淼对于父亲的“不近人情”般的坚持原则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慢慢认同并非常钦佩。

  “良好的家风就是爷爷对我们晚辈最好的馈赠。”孙女甘慧琳说。

  助人为乐

  “钱如果不够,回家我再拿给你”


  在领导与同事的眼里,甘厚美淡泊名利,与人相处没有架子;在邻居和家人心中,甘厚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父亲做过的好事,我们知道的就有很多件。”甘本淼眼里有敬佩又有些心疼。

  甘本淼记得,大概是1980年代初的一个除夕,甘厚美被一辆自行车撞到田里,骑车的小伙子把他搀扶回家。家人看他一身泥水,问怎么回事,甘厚美抢着说自己摔了一跤。

  衣服一脱,才发现摔得不轻,撞人的小伙子见状在一旁慌了。

  甘厚美一问,得知小伙子是邻村的,因为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已在集镇买年货用完了,不知道这下闯祸了该怎么办。

  “回去吧,回去吧,大过年的家里找不到你也着急。”甘厚美挥挥手,示意他不用担心。小伙子没想到碰到如此善良的老人,感动的泪水哗哗地就掉了下来。

  “老甘哪,特别热心肠。”邻居们记得,在2001年的冬天,一个湖北男子来文家市买花炮,不料身上的3000元现金被扒手偷个精光,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当时,甘厚美正好在村里的赤脚医生家看病,碰上这人用手表做抵押借钱,大家还有点犹豫,他却二话不说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钱给那人做路费。甘厚美并没有收下手表,却说:“手表还是你戴着,钱如果不够,回家我再拿给你。”

  那名男子感动得连连说:“您是好人哪,您是好人哪……”

  轰轰烈烈战斗,兢兢业业工作,平平淡淡生活——有着70年党龄的甘厚美,身体力行涵养家国情怀培育传承好家风,用一辈子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托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作者:实习生 罗雯 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编辑:曾茜】
关键词:甘厚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