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红色文旅美丽宜居村庄片区:红色热土“长”出富民产业链丨“慢游乡村”⑩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沩山作幕,涓水为带。在长沙市红色文旅美丽宜居村庄片区,何叔衡、谢觉哉等革命先辈的故事从这里传扬,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每一寸土地;顺着涓水河,景观桥下水波荡漾,村民在彩虹路上惬意散步;由六个村联合成立的惠同经济合作联社,持续带动农户增收……

  片区位于宁乡市沙田乡,近年来,当地在红色旅游文化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上加大投入,串联起农文旅产业链,走出“红色引领、产业造血、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路。

片区俯瞰图。长沙晚报通讯员 金利蓉 供图

  红色为核,核心景区提质升级

  青柏掩映下的何叔衡故居,显得格外庄重宁静,“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如洪钟大吕,回荡在历史的天空。

  沙田乡是红色热土,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的谢觉哉故居坐落于此。片区以两处故居为核心,打造10.2平方公里红色文旅核心区,并实施河道治理、游步道建设等项目,形成“故居参观+生态观光+红色研学”立体格局。核心片区还沿油菜花田建设了“醉花廊”文化景观长廊,廊内赏花,花田衬廊,建成后,成为周边游绝佳目的地。

  “我们目前已投入超千万元实施连片美丽屋场提质、长冲河治理等项目,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沙田乡相关负责人黎艳阳介绍。

  基础设施的提质,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博兵寨旅游公路全线拓宽至6米并完成黑化,五七公路沿线栽植200株美国红枫打造“秋日红枫走廊”,接待游客的能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自2024年博兵寨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创收58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

  产业造血,土特产“链”出大市场

  红色文旅的“流量”,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留量”,形成了多元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农特产品产销体系提质升级,在惠同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农特产品数字化展销中心,羊肚菌、富硒米等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市场。“去年羊肚菌产值120万元,富硒米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展销中心目前年销售额90万元!”联合社负责人沈斌信心十足。

  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机,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五里堆香干”日产2吨,年产值800万元;羊肚菌年产量达1.2万公斤,年产值120万元,“沙田包子”“五里堆香干”“富硒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文旅加速融合发展,博兵寨休闲旅游基地纳入省文旅招商项目,丰富了乡村业态,更为村集体提供了稳定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在片区建设的过程中,村民从规划到管护全程参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角”。“建设前开村民大会征集意见,施工时大家一起投工投劳,建成后轮流打扫维护。”沙田村村民何锋说。

  共建共享的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惠同联合社通过统筹实施惠农项目,2023至2024年总产值316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带动15户增收超过4000元;博兵寨项目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环境美了,腰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五里堆香干厂基地员工黄大姐笑着说。

  放眼望去,这片红色热土,正执“红绿融合”之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毫泼墨。


【作者: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编辑:易隽】
关键词:宁乡市 沙田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