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照
肖复兴
来天坛拍照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拍照一般会选择祈年殿的西墙外,和皇乾殿后墙的花坛前。这两个地方,可以拍到祈年殿的半个身子,蓝瓦的殿顶,辉映着天光,无疑是拍照最好的背景。再一个人们愿意去的地方是斋宫。这里更开阔,四季的风景也不错,春夏的玉兰和紫薇,秋冬的金枫和碧松,疏枝横斜,密叶婆娑,映在红墙上,光影迷离,很能出片,颇有剪纸或皮影的效果。
身穿古装相互拍照的,一般都是年轻姑娘,两人一起或三五成群,一路嬉笑,连拍带玩,比单纯在公园里走走看看,更有乐趣。雁过留声,人过留影,拍点儿照片,回去修修图,装点成九宫格,发在朋友圈里,才算是没白来一趟天坛。
古装,有租借的,也有自己带的,穿着古装,乘坐公交车、网约车,大摇大摆地穿城而过,来到天坛。不过,很少见人穿那种高高的木制花盆底鞋。绣着花边的裙摆下露出的旅游鞋,立刻穿帮,却又有点儿时光穿越的感觉,衬着祈年殿的背景,摆出一个剪刀手的姿势,古装今情,那样子特别好玩。
引我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专门为父母拍照的年轻人,大多是姑娘。我遇见这些为父母拍照的年轻人,总会觉得感动,常站在一旁,看很久。父母老了,做儿女的还能惦记着陪父母逛公园,为父母拍张照片留念,尤其是特意请假,大老远从外地特地来北京一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也许,年迈的父母是唯一一次或最后一次来天坛,这样的拍照就更有意义。即使父母口头上说老眉咔嚓眼的,照什么照呀,别照了……但他们的心里是特别愿意照的,毕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存有晚年难得的记忆。
前两天,在天坛的祈年殿前遇到一对父母。他们年龄看起来有60多岁了,父亲黄袍金冠蓝披肩,母亲身穿黑底绣着凤凰的黄袍,头戴绣着金边垂着璎珞的凤冠,一派古典中国风。他们并肩站立,一动不动,目光落在身边女儿的身上。女儿是宫女的打扮,浅粉色绣着淡蓝色花边的上下两截套装,正弯腰从一个大布袋里,拿出一台带长镜头的单反相机。给父母拍照的孩子中,用这种单反相机的很少见,一般都是用手机。能够背着这样沉的相机为父母拍照,说明她的技术不错,更说明她对这次为父母拍照的重视。
那一刻,我明白了父母为什么一动不动,那样静静地望着女儿。那落在女儿身上的目光,不仅有期待,有慈爱,更有一份欣慰,花开一样温馨。
待他们拍完,上前一问才知道,不是女儿,是外孙女。“外孙女都这么大了,您二老好福气呀!”我对两位老人说。两位老人呵呵笑着,外孙女抿着嘴微微笑,望着老两口。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