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道林(“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相链区块链

  

   徐湘

  正儿八经地想要回忆点什么的人,大抵都有了点岁数吧。

  我是20世纪80年代读的初中,就读学校是宁乡“道林一中”(今已更名为“道林中学”),那是一所在当地很有名的初级中学。近些时候,我总喜欢回想自己的初中时代。越回忆,越有种浸入其中不能自拔的味道,那是年少时纯真而欢快的味儿。

  有些时候,回想着某些细节,自己禁不住哈哈大笑地硬是笑出了声。如若旁边无人,一个人还会肆意又夸张地、连续地笑个不停。半百年纪,孩童般肆意地笑!也有的时候,回忆起某些场景,至今仍觉后怕,心里暗暗庆幸“幸好……”。

  记忆里,道林一中有两栋教学楼。前栋是三层的楼房,后栋是平层。我在41班,我的教室在前栋第二层的上楼梯的左手边,挨着我们的是42班。在楼梯的另一侧,则是43、44班。我们年级四个班在同一楼层。41班、42班的班主任是年龄稍长的男老师,43班的班主任是年轻的女老师,44班的班主任是男性,据说刚参加工作不久。四个班的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客观来说,除了对自己的班主任印象深刻以外,我对44班的班主任也颇有记忆。他长得很高,名字里有个“长”字,“人”和“名”很匹配。记忆里,似乎他在我们班上过一堂公开课,自此我就记住了他:极具激情,说话抑扬顿挫。从他们班同学的谈论中,我们也都知道这位老师非常用功、非常上进。那时起,我有个直觉,觉得这个老师日后定有作为,“道林一中”是他的起点,应不会是他的终点。可能那个时候,他经常与43班班主任切磋教学和班级管理之道,总之,他俩成了一对。后来,他做了“道林一中”的校长,再后来,他从政去了。

  “道林一中“的教学质量很有名,至少在当地如此。学校吸引了一些外地生源,有长沙市的,也有外省的。这些外地同学有个共同的特点,成绩不见得好,但他们都穿得好。当时有个四川伢子,穿了件麻棕色的西装,西装的后背由两片裁成,下边开衩。那时的我们,无论男女,最喜欢追追跑跑。尤其是寄宿同学,在晚自习的课间,吵吵闹闹、追追打打,不亦乐乎。一日,又是一群男男女女你追我,我扯你。突然,“呲……”的一长声,怎么着?那件开衩的西装叉开得更长了,从下端一直到衣领呢!西装的背页成了两块布,两个追扯“西装男”的同学一人攥着一块……这个场景,我回忆了几十年,笑了几十年。

  十多岁的年纪,总是有些闹腾。平日在教室里、在走廊上追追打打,就已经危险,在楼梯间推推搡搡那就更不一样了。学校虽三令五申不准追追跑跑、推推搡搡,可这些毛头小伙子们怎能听得进?一日课间操时间,我们从二楼下楼,突然,三楼、二楼一大拨人挤下来,那阵势,可怕至极。后面的人如洪水袭来,我被迫以快得不能再快的速度双腿交替,“咚咚咚咚”点着台阶一级级跑下来,内心恐惧无比。只要稍稍踏空,后果不堪设想。至今回忆起来,心仍有余悸。以至于直至今天,我走楼梯,仍习惯性地选有扶手的一侧。

  闹腾归闹腾,真心而言,“道林一中”的学习风气很好。当然,偶尔也有家里有钱、长得又好看、心间藏着“小鹿”的男女同学有了点什么。据说,是一起偷偷摸摸牵了手,或是亲了嘴。总之,女同学,哭哭啼啼地,被家长领走了;男同学,也没见在校园里再出现。原来,有钱、长得又好看的人也有他们的苦恼呢!不过,那是我这种又穷、又不好看的人够不上的苦恼。

  我的苦恼还未上升到精神层面。我是住宿的,我一直对学校的伙食耿耿于怀。早上的馒头总觉得没蒸熟,咽不下。每天早自习,我咕噜着肚子,死死等着走读生来校,以啃食几口她们带来的当中餐的便当,聊以告慰我那闹饥荒的肚子。学校的中餐和晚餐,蛋汤居多,一个鸡蛋大概用了学校前边整池塘的水。成年后,我的个头远不及我娘,我归因于在初中阶段营养不良,在学校没吃饱、没吃好。后来,想想几个住在道林镇上(当时叫道林街上)的走读生,她们好几个都是袖珍美人,比我还袖珍。如此,我终于释怀。

  睡,也是苦恼之一。住宿生,得早起,得晨跑。十多岁的年纪,总是睡不醒。每日早起是很痛苦的事,尤其是寒冬。那个年代,学校的起床铃不是自动的,我忘了是放广播还是人为敲铃。一日,听到广播(抑或是铃声),整寝室的人迷迷糊糊地、极不情愿地钻出被窝,我们打着呵欠、眯缝着眼、懵懵懂懂往操场走,外面漆黑漆黑。“回去,回去,敲错铃了”,有老师在喊。原来,是老师看错了时间。半夜三更的,在一阵埋怨声中,我们又倒头睡下……

  那个时候,我们是孩子。有些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也是孩子。只是他们有了“老师”之名,身负老师之责,而藏起了“孩子气”。有时候,“孩子气”藏也藏不住。一位很年轻的老师,个头不高,瘦瘦的,很灵活的那种。他纵身一跃飞快地把洗了的球鞋放到围墙上晾晒,经历了多少个晴天未收回。忽一日大雨,他又纵身一跃从高墙上取下鞋子,”越晒越湿!”他自我解嘲地笑笑。

  记忆里没有大事,脑海中鲜活的小事一件连着一件。夏天的清晨,住校的我们都在池塘边漱口、洗脸。好些皮肤好的女生不是用毛巾擦脸,我看到,她们用手捧起水,浇在脸上,一遍一遍……那情那景,我藏之于心。多年以后,我也学着她们,直至今日,我无洗脸毛巾……

  时间,不会倒流。如若时间倒转,让我再次选择,我仍愿意选择这样的学校,愿意是那样的老师,是那样的同学相伴左右。如若有来生,我也愿意在来生里重温“道林一中”师生情、同学情,那是我一想起来便嘴角上扬、内心无比甜蜜的青春之旅……

  少时,不知“道林“的含义,以为仅是普通地名。

  今日,“道林古镇”迎接八方来客,方知“道林”两字不平常。

  (徐湘,宁乡人,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杰青,兼任湖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等)


【作者:徐湘】 【编辑:胡兆红】
关键词:难忘道林(“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