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匆匆驶过的身影

  ■吴刘维

  新冠疫情后改了些生活习惯,比如出门戴口罩,进门洗手,还有就是吃饭用公筷。无论在外一大桌人,还是在家三二个人,都已经习惯性用公筷吃饭。那天请曹师傅在小区东门外的浏阳小炒吃中饭,破例没用公筷。倒不是忘了。曹师傅给人的印象腼腆、话不多,逢人笑微微,这么个善意而实在的人,头一回跟他用餐,用公筷怕引起误会,以为我跟他之间有隔阂。点了两碗小炒(一个猪脸皮,一个青椒油渣),外加一盘葱煎蛋,再给他来了瓶牛栏山,也就几十元的工作餐。曹师傅夹菜很秀气,轻着筷子,先就近夹碗边的吃,再试探着往碗里面走,但一直只夹自己这边的,从不“越线”。我坐他对面,跟着夹碗里我这边的菜。等到饭吃完,眼前的三个碗盘变成了三道景观:煎蛋盘中,剩下一条金黄的“三八线”;油渣碗和猪脸碗,各留下一个陡峭的“分水岭”。怕是我在外吃饭,最卫生的一次。改天再请他,就领他去南门外的蒸菜馆,给他拿三个菜,我另取了菜,两人分头吃。不去工地的时候,记挂着他中餐的事,干脆向蒸菜馆预付了餐费,这以后就由着他自己去吃。想他每天天亮到场干活,干的又是苦力活,便叮嘱他中午吃好点,但他每餐坚持只点两个菜,一荤一素,餐费不过十几元。

  曹师傅是泥工,负责贴外墙砖。我家旧房外墙的改造始于几个月前,由一个叫志敏的江西青年承包。妻子从网上找来的,网上的名字叫“志诚打板”,专业做楼板的小团队,看他人不错,报价实在,就包工包料交由他。除了立柱和打板,其他活,如拆墙、砌墙和粉墙,贴外墙砖,做楼顶防水,他都是外包出去。曹师傅来之前,那几波外包的做工师傅,虽然我对他们也客气,偶尔发包烟,不时请个饭(必定用公筷),但说实话,他们留给我的印象都不如曹师傅好。不是他们技术不好,而是太赶了。心里惦着一天能拿多少钱。尤其粉墙的那几个江西师傅,明确说,每天不赚个八九百元,他们是不会干的。所谓慢工出细活,越赶,自然越难保证质量,要不是曹师傅后来费时费力地一一加以修正,无疑会给房子留下瑕疵与隐患。曹师傅之后,来做防水的师傅也是偷工减料,上午烧粘在楼面上的防水卷材,下午便可轻轻松松地揭起,我顿时来了脾气,当场将他们撵走。

  曹师傅是志敏从微信群找来的。在长沙,贴室内砖的师傅好找,贴外墙砖的师傅不好找。我也代志敏找过,普遍不愿做,有一两个勉强同意来做的,在电话里开价高,每平方米六十元。曹师傅是四十元应下的,跟贴室内砖一样的价。后来跟曹师傅聊天,问及贴外墙砖与室内砖的区别,他解释各有难易,贴外墙砖系空中作业,存有风险,下雨天也不好干活,所以大伙都不太想做,但贴室内砖要求高,每块砖必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不能有误差,贴起来比较费时间。

  曹师傅不赶工。每个细节,每个步骤,都做到位。先给瓷砖刷一层背胶,再用水平仪给墙体打水平线,将凹凸不平的地方一一做上标记,然后用电锤戳平凸处,用水泥糊平凹处,分几次糊,每次糊上薄薄的一层(怕糊厚了,水泥跨下来),墙体整平后,才开始贴砖,先将墙面浇湿,再把瓷砖胶倒进桶子,掺水用电搅拌叉搅均匀,在瓷砖背面刷上瓷砖胶,双手捧着瓷砖贴上墙,粘紧后用木锤碎碎地敲,将四个角锤平,把塑料卡卡进缝隙,调整好横竖直线。手法熟练,不紧不慢地,既专业又专心。每天天亮赶过来,天黑赶回去,中午不休息,从早到晚除开吃中饭,中途抽几支烟喝几口水,没歇过气。一块块三十厘米高、六十厘米宽的瓷砖,经过曹师傅的双手,自下而上地在墙体上整齐地排列,铺展开去,像是在给房子穿上一件新衣。三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从去年十月二十一日做起,中途他爱人发病休了一天,其余时间一直在做,连续做到去年十一月底才完工。整整四十天。工资结下来,日均收入三百五十元。而做点工,可以中午休息,可以早八晚五,可以无进度压力。别的师傅只想把包工做成包头,曹师傅却把包工做成了点工。为了弥补他,我留他继续做,将原本准备来年再弄的内墙粉刷包给他。又做了一个月,到今年元旦那天完工。结算下来,平均收入每天四百三十元,我稍感心安。跟他说,等房子内装开工后,还要请他来做事。他爽快地答应了。

  曹师傅租住在月亮岛附近,离我房子有十五公里的路程。每天骑着电动车,沿潇湘北路南下,从福元路大桥过湘江,进入盛世路、福元中路,到达做事点,路上花费一个小时。做事的最后那个月,正是长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中途还下过一场雪,而清早和傍晚,当他在匆匆赶路时,也是白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就是桥上的风太大。”他跟我说,即便一张脸冻得通红,仍然不改笑意。除了风大,路也滑,路上的车子也多。有天发现他眼眶和鼻子上破了皮,有淤血,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昨天回家途中,电动车被一辆抢道的小车撞倒,等他从地上爬起来,肇事车已跑得不见踪影。

  曹师傅做泥工多年。在来长沙之前,一直在广州和珠海那边做事,因为老婆患病就回了湖南,一边帮老婆治病,一边找事做。他是邵阳人,今年五十多岁,瘦高个,钢笔字写得好看。每当想起他时,眼前便会浮现一张憨憨的略带羞涩的笑脸。有时候行驶在路上,不由得望向那些匆匆驶过的骑电动车的身影,感觉曹师傅正藏身在他们中间。抑或,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曹师傅。这么想着的时候,即便身处寒季,内心也萌生一丝春意。

  年前,我在微信里跟他说声“过年好”。他微信的签名语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来,每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作者:吴刘维】 【编辑:黄能】
关键词:装修 师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