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一碗鲜醇 暖我半生(有声)
......(节选)
那时候“双燕楼”店门不大,但里面颇有乾坤——偌大的里堂朴素本色。当时“双燕楼”里靠后的位置,有张大桌子,几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师傅,围坐在桌四周,现场包,现包现煮,用现在时尚叫法称为“开放式厨房”——只见师傅们手指翻飞,左手抽皮、右手把竹签从馅料盆中一抹挑馅,掌心一搭,竹刮板挑馅后快速“一搭一卷”,右手单手三指捻尾,秒间仅三四下就捏合燕尾成形。手指轻捏间,表达着对食物造型的心意;接着又一次竹刮板起落,如蜻蜓点水,面皮翻飞似白燕穿柳,又一只出货……眼花缭乱间就飞出了只只白蝴蝶,很快一大不锈钢盘子就摆满了,一位师傅迅速交给另一位站在熊熊火炉前掌大勺的师傅,火炉前的师傅顶一头热汗,在烧水的同时准备汤料,小半勺盐、半勺猪油、一小撮葱花,适量香菜碎和虾皮。刚包好的新鲜馄饨放入滚水中,盖上大铁皮锅盖,大火炉里蔓出来的蓝色火焰欢快地舔着锅底,馥郁的香气和热气、雾气弥漫在店里,满满的幸福感!而另一口熬煮高汤的大炉锅里,汤底必定会看到5只老母鸡、20斤筒子骨和10斤牛骨,这是“双燕”的撒手锏——肉馅与汤底的协同鲜味才是精髓!经一整夜熬煮的高汤先被大勺一一舀进各个青瓷碗里,大约2分钟后,馄饨稍微露出肉馅的红色就熟了,师傅用漏瓢从沸水里捞上一瓢,用手上的巧劲目测着、掌控着、掂量着,以每碗15粒的数量,依次倒进排着一溜的青花瓷碗里,我心里暗暗盼望:“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希望师傅手抖一抖,多漏出个两三粒……
妈妈为我买一碗绉纱馄饨,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狼吞虎咽。看我香喷喷地吃完还咂巴着嘴,意犹未尽啧啧称赞,舍不得离开时,她就会起身到收银处再买一碗——让我多吃一份!“双燕馄饨”是我所有吃过的馄饨里最好吃的美味。一口馄饨入喉,皮如蝉翼翩跹,馅若春雪初融,烦恼全抛脑后,人生全被治愈!妈妈坐在我旁边,凝视着我贪婪地吸吮着馄饨,脸上满是愉悦满足的神情时,她会明知故问:“好吃吗?”我正埋头大快朵颐没工夫抬头,只边“嗯”边点头算正面肯定。我曾好奇地问她:“妈妈您怎么不吃”?她微笑着对我说:“你吃吧,妈妈看到你吃得开心比我自己吃都高兴……”
橘子洲的烟花会散,湘江的风会停,唯有双燕馄饨的热气,永远氤氲在长沙人的记忆胃囊里。母亲的白发和童年的阳光,都浸在这鲜醇里,随汤一起暖了半生;那碗浮在清汤上的“绉纱馄饨”和一条老街,何尝不是长沙人代代相传的温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