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 | 2025暑期青春图鉴

相链区块链

  长郡中学以19年的乡土课堂构建了调研型实践的专业范式。  受访方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实习生 周雯

  这个暑假,长沙学子从田野阡陌到生产车间、从社区院落到街巷角落,这些跳出课本的实践场,正在成为长沙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生动延伸。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长沙市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长沙特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推动了中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

  现象 到企业到乡镇到农村

  7月中上旬,长郡中学全体高一年级同学1000余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成10个大队奔赴长沙县、宁乡、浏阳、衡阳、平江、岳阳、韶山、怀化、江西等不同省市区县,进驻合作学校,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调研和课题研究,这是长郡中学连续19年开展的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与长郡学子的乡土行走不同,长沙市实验中学的学子们用另一种方式连接传统与现代——让蜡染这门古老工艺,从校园走向美术馆的T台。

  7月12日,湖南美术馆的“种子派对”上,长实学子设计的蜡染服装走过T台,蓝白相间的纹样里藏着苗绣的灵动、几何的简约;工作坊里,他们手把手教小朋友点蜡、染色,让冰冷的工艺变成可触摸的温暖。蜡染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穿在身上、用在日常的生活美学。

  除了非遗传承,学校还通过暑期研学,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深化认知。

  长沙市实验中学每年都会将高二年级全体学生派到炎陵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研学实践活动——在农家厨房里,自己洗切煎炒;走进农田,向农户请教种植农作物的经验,进行农村社会调研,体验农耕生活风貌和当地民风民俗。

  暑假开始后,明德中学青年党校的学子们也踏上红色湘西的土地,用一场大思政实践课程,连接历史与当下。7月的湘西,暑气正盛。学子们带着“精准扶贫”“革命精神传承”等课题,走进十八洞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矮寨大桥等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沙各学校的实践形式虽有差异,但在育人理念、价值导向和实施路径上高度契合,本质上都是通过走出校园的体验,完成对传统课堂的突破与延伸。

  成长 实践紧扣时代议题

  从各校暑假社会实践的行程安排可以看出,假期实践不是简单的观光式体验,而是通过“观察—探究—反思”的设计,推动学生从“做过”到“懂得”。

  湖南师大附中的学子在企业车间看到数学公式如何转化为零件设计,在农田里理解光合作用原理如何影响作物种植;长郡学子在湘阴古村调研时发现乡村振兴不是课本里的定义,而是村民翻新老屋、创业者开民宿、政策提供补贴的具体行动;长实学子在蜡染创作中体会到“化学中的‘染色反应’”不是实验室里的试管,而是“蜡液厚度与染料渗透的关系”;明德学子在十八洞村田埂上明白,“精准扶贫”不是新闻里的词汇,而是“根据村民技能推荐务工岗位、根据地形规划果树种植”的细致方案。

  还有更升华的部分是,目前长沙各学校的实践都紧扣时代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社会中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共生关系。

  长郡学子在调研日志中写道:“基层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国家的进步不是抽象的‘发展’,而是无数人具体的‘坚持’,我们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明德学子在红色实践后总结道,“革命先辈的‘坚苦’是为了建立新中国,我们今天的‘奋斗’是为了建设更好的中国,这是跨越时空的接力”。

  本质上,这样的实践教育正在完成一次重要的价值引导:它让家国情怀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融入青年生命体验的精神养分——当长沙学子在观察中理解“国家发展与我有关”,在思考中明确“我的奋斗能为国家添力”,个人成长便有了更辽阔的格局,青春力量也便找到了与时代同频的共振点。

  亮点 探索素质教育的多元路径

  在共通的育人内核之外,长沙学校结合自身传统与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长沙经验”。

  湖南师大附中于1996年起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企业、下农村开展实践,至今已持续了30年。作为长沙实践教育的先行者,湖南师大附中的亮点在于持续性与体系化。

  内容设计也注重平衡,学工让学生了解工业制造与科技创新,学农让学生触摸土地与民生,两者结合形成对社会运转的完整认知。这样的设计也来源于学校育人理念的前瞻性,“教育要看十年后”。30年实践始终聚焦“品德、素质、能力”的长线培养,印证了“实践是课堂教育最佳补充”的道理。

  长郡中学则以19年的乡土课堂构建了调研型实践的专业范式,特色在于课题导向与深度探究,将实践变成微型社会研究。

  长郡中学调研的主题非常精准,10个大队的调研覆盖基层治理、民宿经济、跨村协作等乡村振兴核心议题,避免了泛泛而谈,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聚焦问题。从进驻合作学校的定点调研,到结构化访谈,数据对比的研究方法,再到课题报告的成果输出,形成规范的调研流程。

  这些学校的实践形式不同,内核却相通,都是让学子走出课本,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让知识不只存在于试卷上,更生长在脚步里、指尖上、心灵中,最终成为支撑他们走向未来的力量。

  今年春季长沙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长沙市按照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贴近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策略,推动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负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前长沙还聚焦全国首批校家社协同育人试验区建设,推动区县(市)建立“教联体”,明确学校、家庭、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育人责任,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心理问题防治、劳动实践、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等提供条件保障,实现社校协同、家校协同、家社协同、体教协同、馆校协同。

【作者:岳霞 实习生 周雯】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