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升学季·中考 | 中考临近压力大?做好这3点,帮孩子稳住心态! ​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邓琼)中考临近,很多同学感到紧张焦虑,情绪不稳。面对中考压力,家长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轻松应考呢?长沙市岳麓区西雅中学心理老师王林波这样支招。

问题:孩子学业焦虑,家长说声“没关系”能化解吗?

最近有不少家长反馈,由于孩子从小就自我要求高,在进入初三后,孩子的学习压力更大了,经常念叨“万一没考上理想高中怎么办?”“要是被同学反超了多丢人”……

家长表示,看到孩子这样,家长也很着急,安慰说:“没考好也没关系,尽力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却说:“你嘴上说没关系,可我的成绩一旦有些下滑,你们比我还着急。”

确实,每次孩子向家长抱怨累、压力大等等,家长表面说着“没关系”,但内心确实也很担忧,生怕孩子的状态会影响学习,所以说了心口不一的话。这种矛盾的回应反而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有时会生气地回怼,有时会沉默地把自己关进房间里,拒绝沟通。眼下正是初三关键阶段,看着孩子的情绪一直这样,家长很着急但又无措,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分析:中考压力下孩子情绪波动,背后有三重深层原因

王林波老师分析道,孩子进入初三,感觉学习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孩子对自己有绝对化要求。孩子总是要求自己每次必须考好,这种要求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进而焦虑、心累。特别是在初三阶段,孩子的学习压力剧增。面对重要的中考以及父母的高期望,这些都是孩子的压力源。

其次,孩子缺乏应对压力的策略。孩子只能允许自己保持领先地位,不能接受自己学习的“落后”和“失败”。其学习动力更多的是来自“避免失败”的害怕,自然会心累。压力面前,孩子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不知如何关爱自己,缺乏应对压力的有效方式。

第三,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共情。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更多的是担心影响成绩,缺乏对孩子的共情。虽然言语上传递了“没考好也没关系,尽力就可以了”的信息,但孩子能够从非言语信息中感受到父母的高期待和担忧。孩子察觉到父母心口不一的安慰,并不能从中汲取力量。

建议:三招助力孩子,调认知、关怀心灵、接纳情绪

王林波老师建议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这三个缓解考前学业压力的途径。

调整认知,换一换看问题的视角。焦虑是一种容易传染的情绪。家长听到孩子的抱怨以及各种担忧,也会跟着焦虑起来,其实转念想一想,因为家是孩子安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人,孩子才会在父母面前呈现真实、脆弱的一面。这样看来,孩子的抱怨、没有好脸色、担忧等等,都是在情绪“排毒”,父母的倾听和陪伴,会促进孩子的情绪“自愈”。当父母转换视角,重新看待问题,就能更加接纳和理解孩子压力之下的种种行为。此外,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调整认知,打破绝对化要求,引导孩子将“必须”转化为“希望”,比如,将“我一定要考上理想高中”转化为“我希望考上理想高中”,“我考试必须考好”转化为“我希望考试考好”等等,让思维多一点弹性,压力自然得到缓解。

自我关怀,调一调心灵的弦。娱乐和放松是人本能的需求,进入初三,孩子压力山大,家长可以创造一些简单易行的放松方式,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比如利用“公园二十分钟效应”,周末陪伴孩子可以去户外走一走、歇一歇,就能够显著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身体状态。同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关怀。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引导他们用温柔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

接纳情绪,做孩子的“情绪容器”,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作为家长,听到孩子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难免着急,相比于“听”,父母更急于“说”。但是,孩子有时候需要向父母“借耳朵”,而不是“借嘴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家长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感受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鼓励他们用“我感到……”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有助于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亲子交流时,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评判、不急于指导。有时候,父母专注地倾听和陪伴,就能带给孩子很多的力量。当然,要做好孩子的情绪容器,家长也要自我成长。如果家长确实对孩子的情况有担忧,家长也可以真诚地表达出来,真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和他们一起面对问题,共同跨越初三这道关卡。

长沙市岳麓区西雅中学   王林波

【作者:岳霞】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长沙教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