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新姿势”|支教任队长,志愿送温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9日讯(实习生 欧阳雪 全媒体记者 岳霞)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日益重视,暑假支教作为一种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方式,逐渐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许多大学生选择利用暑假这一长时间的假期,前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和希望的种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的学生黄欣怡,作为追“锋”少年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带领着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踏上了前往湖南省宁乡市煤炭坝镇的支教之旅,用知识与爱心为当地的留守儿童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初见 被温暖笑容与求知眼神感染
“来,再跟我读一遍,How old are you?”黄欣怡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由于资源限制,会议室成了镇上社区孩子们的“新”教室,他们围坐在会议桌旁,双手叠放着架在桌上,望着这位新来的“小老师”。黄欣怡说:“我希望能用我的真诚和热情,打破与孩子们初次见面的陌生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024年6月,黄欣怡所在学院的学工办老师邀请她担任“追‘锋’少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我一直觉得,能在大学期间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下乡支教的感受是非常宝贵的。”
7月,黄欣怡带领队伍到达煤炭坝镇,开展了一场以“心灯点亮希望,情暖培育未来”为主题的支教活动。黄欣怡及其团队充分考虑了当地留守儿童的需求,决定以才艺类课程为主打,包括英语口语、硬笔书法、绘画、舞蹈、朗诵、篮球、合唱等多个种类。“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孩子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他们的心灵世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黄欣怡说。
难忘 收获纯真友情和团队凝聚力
“你怎么不开心?不要不开心哦。”一个小女孩走来,牵过黄欣怡的手,塞给她一个糖。“我正在为团队任务发愁,小女孩想安慰我。”黄欣怡说,“那天很热,糖微微融化,我的心也融化了。那时,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支教中,除了当地人给黄欣怡带来了感动,团队在排练集体朗诵节目《青春中国》时展现出的凝聚力也让她倍感震撼。“我们十四个人围坐一圈,齐声合诵的声音在会议室里产生了阵阵回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强大力量。”黄欣怡说。
支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黄欣怡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挫折。比如与当地干部的交流障碍、团队内部的隔阂等。她说:“正是这些困难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管理团队、如何面对挫折。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每一段旅程。”
感恩 以支教为起点,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黄欣怡的支教之旅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全力支持。她的父母不仅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还为她准备了日常用品;她的朋友在她遇到问题时给予建议。这些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力量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随着支教活动的结束,黄欣怡和她的队友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回到了家。但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黄欣怡说:“此次支教让我收获满满,未来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感悟,继续在人生的赛道上奔跑。”他们将以这次支教为起点,继续传承志愿服务的精神。
每年暑假,像黄欣怡这样的大学生通过暑假支教活动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同时,大学生们也在支教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交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