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下“阅”麓山|大麓记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你有多久没踏入过图书馆了?

当城市霓虹渐次亮起,冲淡了纸质书页的墨香;当快节奏的生活裹挟着步履匆匆,挤压了静心品书的时光……书店与图书馆,是否已悄悄退成记忆里的模糊背影?

在湖南湘江新区,阅读的氛围从未远离。

从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千年文脉,到智慧图书馆里指尖轻触的便捷借阅;从千年学府的晨读暮诵,到社区书苑里的邻里谈笑共读——书香,一直是这片土地最深厚的底色之一。

如今,一座座图书馆如星辰般散落在城市版图,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书香网络”——智慧图书馆在商圈与湿地间绽放,社区书苑在楼栋与田野间生长,读书活动从亲子沙龙延伸至多语种交流。阅读,成了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新区正以书为媒、以香为韵,一笔一画书写着新时代“爱阅之城”的生动注脚。

从岳麓书院千年文脉到覆盖全域的阅读网络,书香一直是新区最深厚的底色。均为通讯员供图

从商圈到田间,阅读空间无远弗届

在湘江新区,一张“全域书香网”早已铺开,不同形态的阅读空间各展所长,每个读者都能在这座“爱阅之城”找到“阅”享之地——

想要打卡高颜值书店,梅溪湖畔的“笨狼家・林木森”不可错过——木屋模型悬顶,树洞阅读区隐匿如童话秘境,这间“全国最美书店”让拍照与读书同样惬意;

即便身处乡村,九丰村乡村图书馆作为新区首家乡村馆,让村民轻松实现与全市图书的通借通还;

希望缅怀历史、致敬先烈,位于银盆岭街道英才园社区的抗日战争图书馆藏有十万余册抗战史料,静待读者探访;

想要开拓国际视野,不妨走进洋湖国际分馆,25%的外文藏书足够惊喜,英文原版《哈利·波特》与阿拉伯语绘本并排而立,连对岸的读者都愿意专程来“跨江读世界”……

这样的阅读便利,早已融入新区人的日常。

上午8时不到,位于梅溪湖街道的长沙图书馆润龙分馆的门口,已有几道小小的身影在徘徊。5岁半的袁可馨攥着妈妈的手,时不时扒着图书馆的玻璃门缝往里瞧,书包上的小挂饰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快点开门呀!我昨天看到的恐龙书还没看完呢!”她的小声催促,引得旁边同样等候的家长们会心一笑。8时整,门锁“咔嗒”一声开启,孩子们像欢快的小溪流般涌了进去,短短十分钟,80多个自习座位就坐满了大半。

位于梅溪湖街道的长沙图书馆润龙分馆每日座无虚席。

家住家兴苑小区的退休教师孙奶奶也是这里的常客,她常带着6岁的小孙女来这里的儿童绘本区“探险”。“出门遛个弯的工夫就到了,比去商场还近!”孙奶奶指着满墙色彩缤纷的绘本感慨,往年暑假带娃总犯愁,要么孩子窝家看电视,要么得顶着大太阳去游乐场,“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这么个好地方,安全、凉快还能学东西,小家伙每天早上都主动喊着要来。”

这座400平方米的社区图书馆,年流通图书达17.5万册次,接待读者3.5万余人,是全市最繁忙的社区图书馆之一。但润龙社区分馆的热闹,也仅仅只是湘江新区织密“全域书香网”的一个缩影。

洋湖国际分馆内,随处可见安静阅读的市民群众。

今年4月,洋湖智慧馆、王府井智慧馆、施家港智慧馆三座新智慧图书馆同步揭幕,又为这张“书香网”添上亮色。洋湖智慧馆里,徽派风格的水吧与非遗文创展台相得益彰,外摆区加上文旅驿站、阅读空间两大功能区的布局,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试运行期间就接待读者超4500人次;王府井智慧馆地处商圈核心,主打“阅读+商业”模式,成了周边白领午休时的“充电驿站”;施家港智慧馆立足社区,设有活动室、自习室,定期举办读书会和非遗展示,成了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增加几个图书馆,而是在重构城市的文化毛细血管。”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区)图书馆馆长邓薇的话,道出了新区阅读空间建设的思路。目前,新区已建有1个区图书馆总馆、36个图书分馆、17个智慧图书馆,15个流通服务点,30个馆校共建单位,223个社区(村)图书阅览室,形成了步行15分钟内必达阅读空间的“阅读圈”,将书香真正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图书馆成为社区居民的“文化客厅”。

从书页到人心,书香浸润城市肌理

每周都会有一天,阳明山庄分馆里亮起暖黄的灯,十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捧着书本轻声交流——这是专属于“爱阅读书会”的时间,这个自发组织的读书会,至今已默默坚持了12年。

翻开书会泛黄的签到册,2013年的首次聚会记录仍清晰可辨:三位被育儿焦虑困扰的母亲,用一本本书籍开启互助之旅。如今,书会成员已从3人扩展到百余人,累计举办活动近400场,覆盖读者2万人次,成了社区里最温暖的“文化纽带”。

笨狼家林木森书店的林木森剧场如同森林里的独栋小屋。

全职妈妈高丽,就是这股书香力量的直接受益者。五年前,她因婚姻危机陷入低谷,偶然走进了读书会。“那时我的家庭出现了严重的婚姻问题,但最终用共读一本书的方式修复了感情。”如今的她,早已从最初蜷缩在角落的倾听者,成长为能从容主持百人沙龙的领读者。据社区统计,像高丽这样因阅读实现家庭蜕变的案例超20个,社区矛盾调解率也因此提升了35%——书页间的力量竟成了化解生活难题的“温柔解药”。

书香里的温暖,更在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里发光发热。环卫工人黄新生是图书馆的“常客”,只要有空就去借书,“看书时就忘了累,这些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如今她坚持读书写作,实现了大学梦,下一个小目标是出一本自己的书;退休教师王志岩在小区开了麓溪书社,原本21时打烊,可读者看到23时不舍得走,他和爱人就陪着,“书带来的力量,别的东西替代不了”;学士街道的谭艳贻2015年创办白鹤公益读书会,从“自己爱读”到“带动大家读”,如今她成了阅读推广人,家里也被评为“书香家庭”。

书香正在成为新区最动人的城市气质。

从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到今天的“15分钟阅读圈”,湖湘文脉在湘江新区从未断流。这里有1208场阅读活动惠及9.45万人次,有4799名阅读志愿者奔走城乡,有“岳麓小小向日葵营地”连续十二年陪伴乡村儿童;这里的智慧图书馆让借书像扫码购物般便捷,乡村书苑让老农能借到农技书,外籍书架让外国人触摸湖湘文化……书香正在成为新区最动人的城市气质。

最是书香能致远,满城繁花满城诗。如今,湘江畔的书香仍在蔓延——外卖骑手会为巷口亮灯的图书馆驻足,乡村学童能在书苑里翻开新世界,白领能在商圈书房寻得片刻宁静。当阅读融入生活,当书香浸润城市肌理,这座城的文化底气,便在每一次指尖与书页的触碰中,愈发深厚。

【作者:罗杨】 【编辑:罗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