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山走出了“浪浪山”|大麓记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我想离开浪浪山。”

2025年的夏天,《浪浪山小妖怪》火爆网络。电影中主角团为冲破命运围城散尽修为的故事,更让我们读懂了“离开浪浪山”需要的勇气。

浪浪山是什么?

是小野猪妖考了三年仍未得的大王洞“编制”,是猪爸爸床头“志存高远”条幅下,瘫痪在床的身体,更是那些困住脚步、似乎永远跳不出的困境。

湘江西岸的大王山,也曾深陷属于自己的“浪浪山”。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凭借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坪塘老工业基地聚集起数十家建材、水泥和化工企业。一代又一代当地人靠山吃山,资源开采撑起了生计,却也在这片土地刻下了深深的生态伤痕。

是为了短期收益继续走污染的老路?还是鼓起勇气离开“浪浪山”,在转型中寻取新生?

大王山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主动破局,一场从“生态伤痕”到“欢乐王国”的华丽蜕变由此展开。湖南湘江新区以生态修复为笔,在陡峭崖壁间“种”出一座冰雪世界;用文旅融合作墨,让昔日的百米深坑漾起欢声笑语。

这场蜕变,不仅擦亮了生态底色,更激活了发展新动能。当湘江欢乐城矿坑生态修复案例入选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当这个被美国探索频道称为“世界不可能完成项目”之一的工程,迎来千万游客的笑脸与赞叹……从工业烟尘到草木葱茏,从机器轰鸣到游人如织,大王山终于离开了自己的“浪浪山”。

明珠蒙尘:工业污染的沉重欠账

公元前202年,原秦番君吴芮被封长沙王,其生性仁爱。据传其原计划大规模筑城,并分建四座津城,但得知工程浩大导致民怨,他便缩减工程,百姓为感念其恩德,将原计划中的西津城建地称为“大王山”;晚清年间,曾国藩病逝后归葬于此,更为这里增添几分人文厚重。彼时的大王山,青山如黛,溪水潺潺,是“钟灵毓秀”的代名词,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时光流转至上世纪50年代,这份宁静被工业的轰鸣打破。大王山片区因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资源,逐渐吸引了数十家建材、水泥和化工企业在此安营扎寨,形成了坪塘老工业基地。鼎盛时期,机器轰鸣,烟囱林立,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

然而,繁荣的背后是沉重的生态代价。经年累月的露天开采与粗放生产,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深达100余米、面积超过25个标准足球场的巨大矿坑,空气也常年灰蒙,粉尘弥漫。当地居民记忆犹新:“放上一杯清水,没多久就能看到杯底沉淀一层黄灰色的杂质。”

随着区域内最后一座大型水泥厂——新生水泥厂的正式关停,老工业基地的脉搏停滞,而留下的这个长440米、宽约350米、敞口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巨坑,如同一块裸露的伤疤,无声地诉说着过度索取带来的环境创伤,大王山的未来之路,一度陷入迷茫与沉寂。

湘江欢乐城修复前后对比。均为 通讯员 供图

逆袭之路:在“不可能”中浇筑奇迹

历史的指针拨回21世纪初,当人们看到大王山的矿坑时,或许会想起曾国藩临终前“耕读传家”的嘱托——这份对土地的珍视,恰是大王山逆袭的精神伏笔。

面对这道遗留下来的“矿坑伤痕”,常规的生态修复思路是回填。但测算结果令人望而却步:填平这个巨坑,需要1000万立方米的土方,这不仅耗资靡费、工程浩大,更意味着将这段工业历史彻底掩埋。

转机始于200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部署,长沙市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斥资50亿元,关停了区域内污染严重的31家水泥化工企业和10家非煤矿山企业,从源头上斩断了污染链条。污染止住了,但遗留的矿坑伤疤如何治愈?为此,一场关于大王山未来的深度思考与大胆探索徐徐展开。

彼时,全球范围内对废弃矿坑的改造利用已有一些成功先例,如英国伊甸园生态温室、南非黄金矿城主题公园、中国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受此启发,湖南湘江新区经过大胆设想和科学论证,决定利用矿坑特殊地貌将其打造成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充分利用深坑“保温蓄水”特征,摒弃常见的填埋等处理方式,以生态修复的理念,大胆将矿坑转化为室内“欢乐雪域”和室外“欢乐水寨”的“两型”主题乐园。

悬浮在百米矿坑之上的湘江欢乐城人气十足。

蓝图绘就,实施之路却布满荆棘。施工方面临的是世界级的工程难题:地形极端崎岖陡峭,最大坡度接近垂直;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岩体破碎,存在滑坡塌方风险;设计理念超前独特,对结构安全提出了极致挑战,国内更是无任何先例可循。

这是一场与“不可能”的鏖战。历时整整六年攻坚,项目团队共产生92项技术方案、申请15项专利、形成13项工法、发表5篇核心期刊论文。这些凝结着无数智慧与汗水的创新成果,不仅支撑起了这个“不可能”的项目,也为世界同类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生态修复与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欢乐水寨点燃夏日。

“王者加冕”:青山绿水的价值实现

2020年7月,湘江欢乐城在万众期待中绽放星城,两千多年前吴芮守护的山水,如今以全新的姿态重现生机——矿坑之上,悬浮起欢乐雪域与欢乐水寨两大乐园。游客在百米深坑之上滑雪嬉水,体验“冰火两重天”的奇趣,也成为了新区文旅的崭新地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片区环境的重生:工业“三废”排放彻底消除,湘江水源保护区免受威胁,区域生态品质实现根本性跃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在此得到生动诠释。五年间,湘江欢乐城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峰值日接待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酒店、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废弃矿坑的华丽转身,不仅实现了环境修复的初衷,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强大引擎。土地价值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王山”这一名字,已从生态污染代名词跃升为炙手可热的文旅品牌。

如今的大王山,早已不止于一座欢乐城。华谊电影小镇的文艺复兴风情、欢乐海洋公园的各类珍稀动物、巴溪洲的江风草浪、欢乐云巴的便捷穿梭……历史、文化、环保、科技在此交织。

在全域规划串联下,游客可一站式打卡冰雪、海洋、人文等多元业态,这里成为中部地区大型旅游综合体,更获评湖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如今正全力冲刺“国家级”。

百米深坑之上,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让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从记忆中的伤痕累累,到如今的游人如织,大王山的蝶变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它用事实证明:最难愈合的“生态伤疤”,也能在创新与决心的催化下,蜕变为滋养一方水土的“金山银山”。湘江欢乐城的成功绝非终点,它经历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正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新区经验”。

当大王山的风拂过欢乐雪域的屋顶,吹动桐溪湖的涟漪,这片土地的新故事才刚刚起笔。矿坑的涅槃启示着我们:对自然的维护与敬畏,终将获得丰厚的回馈——不仅是绿水青山的容颜重现,更是金山银山的生生不息。

【作者:罗杨】 【编辑:罗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