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条”传递大温暖!梅溪湖街道的"无声"帮扶记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5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妤 通讯员 刘伟 黄子仪)近日,梅溪湖街道自然资源和城市建设事务中心(以下简称“资建中心”)与行政执法中队在对校园周边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对聋哑人夫妇在辖区各中小学附近流动经营烤肠摊点。因校园周边人员密集,占道经营也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执法人员当即对这对夫妇进行劝导。虽当场劝离该摊位,但工作人员并未止步简单的规劝,当城市管理的刚性规则遇上特殊群体的生计需求,如何破局?梅溪湖街道将治理难点转化为民生亮点,用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情实践给出了答案。

靶向纾困织就“安心之网”

深入走访揭开这个家庭的艰难处境:一家人蜗居在出租屋中,不仅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悉心照料,还有一名正在读书的12岁孩子,全家生计仅靠夫妇二人摆摊勉强维持。

街道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均为 通讯员 供图

得知情况后,街道迅速启动特殊困难群体帮扶预案,第一时间为他们送去食用油、大米、牛奶等生活物资,同时为夫妻俩提供指导,指引他们去合法合规的集中经营点进行摆摊。“梅溪湖正在申请摆摊规范点,等申请好了,你们就可以加入安心摆摊”,考虑到双方沟通存在障碍,工作人员别出心裁地使用“小纸条”进行交流。此外,街道也在为夫妇俩筛选和对接合适的爱心就业岗位,希望从根源上解决其生计问题。

街道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慰问,送上食用油、大米、牛奶等生活物资。

梅溪湖街道资建中心及行政执法中队工作人员与其通过“小纸条”进行交流。

机制创新织就“长效之网”

此次事件是梅溪湖街道基层治理模式的典型缩影,这种既坚守原则又饱含温度的工作方法,不仅保障了整洁的市容环境和交通安全秩序,也探索了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长效发展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梅溪湖街道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深度融合,持续探索执法与服务的最佳平衡点。工作人员采用“柔性服务+精准帮扶”的创新举措,通过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诉求、精准制定解决方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让温暖直达群众心间。未来,梅溪湖街道将深化这一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实现城市秩序维护与民生温度传递的双赢,让城市既有井然有序的“秩序之美”,更有暖人心扉的“民生温度”。

【作者:杨文妤】 【编辑:杨文妤】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