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木梯爷爷“凉”心升级:登山累了?来我亭!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春日的长沙,阳光明媚,暖意融融。尖山湖公园的尖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登山踏青的市民游客。陡峭的山体上,一条蜿蜒的木梯直通山顶,将原本令人望而却步的陡坡,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征服。

沿着木梯拾级向上,“叮叮哐哐“的声音传来,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忙碌,他就是“木梯爷爷”张义明。在他身后,一座凉亭的骨架支在陡坡旁,已经初具雏形。“爷爷在给咱们造‘加油站’啦!”常来的登山客会心一笑。

原来,继尖山的木梯完工之后,“木梯爷爷”又开启了爱心工程的新篇章——为登山者们打造休息的凉亭。


8年来自掏腰包修木梯

时间回溯到2016年,那时的尖山湖公园刚刚开放,便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新宠。然而,公园内的尖山并未开发,爬山的道路没有铺设水泥,坡度较大,阻挡了许多登山爱好者的脚步。

看到不少登山者在自然踩出的、布满荆棘和怪石的陡峭小道上受伤后,张义明便暗下决心,要修一条路,方便大家登山。第二天,他便拿着砍刀进了山,彼时,他已经64岁。

此后的八年里,每天清晨7时,都能看到他背着装满工具的布袋,揣着干粮准时“开工”。没有专业的设计图纸,没有先进的设备,他就凭借自己年轻时做木工的经验,摸索着前行。“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只能修几级台阶,进度很慢,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修好的。”张义明回忆道。

八年时光,张义明不知用坏了多少把锄头,磨破了多少双鞋子。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也几乎全部花在了修梯上。为了修路,他甚至不慎滑倒,滚下10余米的山坡,但即便如此,出院后,他又立刻扛着工具回到了山上。

如今,208级木梯镶嵌在陡峭的山体之上,其中的汗水与付出,难以计数。


爱心工程不停歇

现在,木梯已经修好,但张义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路好走了,大家登山更方便了,但要是能有个地方歇歇脚、乘乘凉就更好了。”于是,他又开启了新的工程,在木梯旁建起了可以遮阳休憩的凉亭。

此前,这段上山的路坡度近70度,岩壁上只有零星的踩脚处,不少登山者都望而却步。木梯修好后,吸引来不少登山的市民游客。现在,攀登途中又新添了休息的凉亭,将更加方便登山的市民游客——沿着木梯向上攀登,累了可以去到新搭建好的凉亭,坐下来放松酸胀的双腿,一边欣赏山间美景,一边闲话家常。为此,登山者们纷纷点赞感谢:“以前爬山累了都没个地方休息,现在木梯爷爷又给我们修凉亭,真的太暖心了。”“ 木梯爷爷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希望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万人登山!”问及为何修完登山木梯又增修凉亭,张义明的回答很简单:“不图名,不图利,就图大家方便。”他甚至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算法:“路好走,登山的人就好搞锻炼。如果每个人增加1岁,那有1万人来登山,就增加了1万多岁咧!”

春日的尖山上,张义明的身影依然忙碌,从修木梯到建凉亭,他的爱心工程从未停歇,感动着每一位登山者;他用汗水书写的爱心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尖山的山林之间,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记者手记 

老人的爱心与坚持,让登山不再难


站在尖山208级的木梯前,记者看到“木梯爷爷”张义明紧握木凿的模样,突然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传统寓言里的愚公移山,是向自然宣战的悲壮故事;而眼前这位七旬老人的“移山”,则是充满爱心与坚持的温暖叙事。他手中的铁锤虽不曾劈开山体,却以8年、208级木梯帮助市民群众得以征服高山。

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怀着“为大家提供方便“的简单想法,默默奉献8年,且仍在继续。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这种“愚公式”的坚持或许会被视为低效的执拗。但张义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当“笨功夫”注入利他精神,就能迸发出超越功利的价值。

他的故事,是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最朴素的践行。


【作者:罗杨】 【编辑:罗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