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构建“德国技术+湖南制造+全球市场”开放体系|央媒看新区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湖南湘江新区是长沙市乃至湖南省产业基础最好、创新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我们正加速建设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全力构建‘德国技术+湘江转化’的创新生态链,打造‘德国技术+湖南制造+全球市场’的开放体系。”在近日湖南长沙举行的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招商推介会上,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说。
当天,湘江新区不仅成功“入手”两家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项目,签约落地两个湘德合作项目,还从德国“挖”来近10家企业到长沙洽谈新合作。
打造国际合作园区示范区
“德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管理和经验优势,与长沙市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深化合作后,湘江新区已成为德国乃至欧洲进入中国(湖南)市场的重要窗口。”谭勇在推介会上介绍。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对接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湘江新区经济总量超5000亿元。近年来,该区持续深化对欧交流合作。2024年7月,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湖南)落户湘江新区,双方成功签约8项经贸、科技领域的合作项目。这成为湘江新区打造中欧(长沙)国际合作园区示范区,探索建立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样板的新起点。卓伯根、巴斯夫、舍弗勒等一大批知名德资企业相继在此落户。
“去年7月以来,我们举办了多场次重大对接活动,包括2024年进博会期间,在上海举办‘聚力新区 智汇中德’专场推介会等。”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局长廖紫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今年,湘江新区继续在中、德两国组织召开招商推介活动,构建“双循环”服务体系,搭建起多个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带动新区多个重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记者了解到,继湖南省商务厅近期印发《2025年对德招商合作工作方案》后,长沙市配套出台了《2025年长沙对德招商工作方案》,聚焦湖南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引进中小企业总部为目标,推动对德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化经贸合作。
此次受邀来长沙深度调研的德国中小企业和国际科研机构代表,是4月初湘江新区在德国汉诺威举办专场活动时,从德国中小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中觅得的“宝贝”。下一阶段,湘江新区拟建立重点德资/欧资企业跟踪服务机制,通过举办专场圆桌会和主题沙龙等举措,鼓励以商招商。
成为“双向开放范式”试验田
“我们落户湘江新区,不仅因为这里地处长江经济带战略枢纽,更因为这里有卓越的营商环境和澎湃的创新活力,有高效务实的政府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德国卓伯根集团总裁克里斯蒂安·卓伯根公开表达了对湘江新区的认可。通过打造中德合作“双向开放范式”,2024年湘江新区对德智能制造设备进口占比42%,工程机械出口增长37%。
克里斯蒂安·卓伯根表示,他们不仅自己落地湘江新区,还要助力更多德国中小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包括推动新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在此转化,依托湘江新区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储能等产业场景,共建中欧技术转移中心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湘江新区正在积极探索中。谭勇表示,下一步湘江新区将全力助推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与新区产业链精准对接,加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力争让更多“德国智造”在湘江之畔结出硕果。同时,湘江新区将积极探索与德国在工程机械、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储能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加速搭建“德国技术+湖南制造+全球市场”的开放体系。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