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400场:陕西人艺版《白鹿原》背后的故事
湘江早报4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冯茜宁 通讯员 胡婷)一本翻开的《白鹿原》立体书庄重地伫立前厅;五万枝麦穗从书中喷涌而出,形成滚滚麦浪;书上赫然写着陈忠实先生的遗言——“到《白鹿原》中找我去”,400只“白鹿”承载着400场演出的点滴,组成蜿蜒崎岖的小路指引着观众走向书中波澜壮阔的世界......这是昨晚话剧《白鹿原》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现场。4月29日是陈忠实先生的五周年忌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近1800名观众将手中纯洁而淡雅的白色鲜花放置在书前,表达思念之情。
五年400场:“让白鹿原走得更远”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话剧《白鹿原》制作人李宣在演出结束后回忆起陈忠实与陕西人艺不解的情谊:
2014年,话剧《白鹿原》开始筹备,李宣与陈忠实的首次通话就获得了陈老的鼎力支持,一句“让咱自己的娃演,到北京去演,到全国去演”让彼时那个风雨飘扬前途未卜的陕西人艺信心倍增;2015年,《白鹿原》西安首演,观众叫好,业内震撼,已经缠绵病榻的陈忠实来电遥祝:“是你们把《白鹿原》演活了”,正是在那个时候,李宣立下重誓,“要把《白鹿原》带到最远的地方去。”
五年的时间,李宣和陕西人艺都在身体力行地实现着自己的承诺:无论是疫情期间在剧院停摆148天、上座率上限仅有30%的时候,跋涉万里抵命相见南京,成为第一个开启全国巡演的“百人大团”;还是巡演途中因高速追尾而不眠不休抢救道具的危情十二时辰;无论是患有腰间盘突出的“白嘉轩”蒋瑞征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背了鹿子霖400场,还是服装师无限期推迟婚礼只为配合巡演档期。100个家庭的殚精竭虑、一代又一代的演员们前赴后继、400场始终如一“以忠实纪念忠实”的品质保证、1825天大江南北的奔波,他们,只做一件事:演好《白鹿原》,让每一个中国人走进剧院,走进自身民族的秘史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段夹杂着乡野传奇、怪力乱神的史诗传奇,找到中国人的根。
五年73座城市400场演出风雨兼程,纵横129,864公里,606065位观众交口称赞,全国地方674家媒体超七星好评;拉新率高达24%,各城市首演后当地《白鹿原》原著销量平均上升13%,这是《白鹿原》交出的成绩。
五年后的今天,李宣在动情地表示:“我们永远有一个位置留给陈忠实先生,因为没有他,就没有陕西人艺的今天。我想和陈老说:我们没有辜负他,完成了当初对他的承诺;我还想告诉他,在他的家乡有这样一个敢想敢拼的剧院,有这样一群较真较劲儿的演员,演了这样一部原汁原味儿、叫得响立得住的大戏。”
“白鹿”精神永存
话剧《白鹿原》运营单位北京九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力刚也回顾了为精品戏剧保驾护航的旅程,带现场观众回到了5年前的《白鹿原》现场——
2016年6月16日,先生已经驾鹤远去,“七七”祭日当天,从昆明空运的3000余枝玫瑰、从白鹿原上采摘的麦穗、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制的小说纪念版、观众“三敬三思”,与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告别。时隔五年,一支小麦穗已经长成一片麦浪滚滚的“白鹿原”,熙熙攘攘的舞台正是白鹿原上的真实生民。“中国的悲惨世界”、“中国话剧新巅峰之作”的王冠,已经在业内声名大噪。
这部话剧传奇之作在今年迎来了不舍的“封箱之旅”。从2021年3月起,《白鹿原》封箱之旅将持续136天,前往上海、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全国20个城市,为观众带来共计44场演出。
尽管《白鹿原》的旅程即将告终,但“白鹿原”的精神将在戏剧人的心里永存。正如改变白、鹿两家的“白鹿仙草”一样。白鹿走过,万世昌荣,“白鹿仙草”的祝福将永远存在每一位演员和观众的心里。为了好好告别《白鹿原》,张力刚也官宣了包括“一次直播,万株仙草”在内的封箱之旅“白鹿仙草计划”——
“一场直播”指的是在《白鹿原》最后一场演出中,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和《白鹿原》好好地说再见。
“白鹿仙草”感恩计划将为白鹿原带来一路繁华的“白鹿仙草”为题,在全国征集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包括剪纸、绘画、诗歌、散文、书法、装置艺术等,将在封箱之旅的最后一站西安站中一一裱订装帧,用这株为白鹿原带来无限繁荣,改变两家命运的“仙物”为《白鹿原》祈祷与告别。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