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天在轨验证,“新区智造”再护天启星座成功组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0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傅斯敏)北京时间5月19日15时38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在山东日照海域以一箭四星的方式,顺利将“天启星座”16-18星、20星共4颗卫星送入高度850km、倾角45°的近地轨道。四颗卫星全部搭载新区企业湖南揽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揽月机电”)研制的卫星反作用飞轮系统,共计16台设备为卫星提供精准姿态控制。
天启星座作为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窄带物联网通信星座,由38颗低轨小卫星组网构成,该星座具有全球覆盖、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为全球用户提供“空天地海”消费级卫星物联网数据服务。
此次发射不仅标志着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窄带物联网通信星座一期全球组网全面完成,更有着100%国产化姿控系统的卓越表现,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历史性时刻。
据悉,天启星座是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由38颗低轨小卫星构建全球覆盖网络,具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突出优势。星座全面建成后将实现“空天地海”全域物联,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卫星物联网数据服务,在海洋监测、生态保护、应急通信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此次成功发射不仅刷新了我国商业火箭海上发射的响应速度,更验证了国产航天配套体系的成熟度。”揽月机电反作用飞轮系统的批量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其产品在轨累计运行时间突破10万小时,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从首颗卫星入轨到如今组网成功,我们与天启星座共同走过了技术突破的峥嵘岁月。”揽月机电有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揽月机电自2021年承接该星座项目以来,已为24颗卫星(07、08、13、16~36号)提供了高可靠性的姿态控制服务,其中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07号卫星已稳定工作1443天,创下国产商业航天姿控设备长寿命运行纪录。通过独创的抗辐射加固技术和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揽月机电充分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部件在极端太空环境下的卓越可靠性。
揽月机电作为国内卫星姿控领域的领先企业,持续深耕航天机电系统领域,曾成功为国内首颗光-SAR融合遥感卫星“海哨一号”等提供姿控支持,积累了丰富的在轨服务经验。其自主研发的卫星飞轮产品已形成5Nms至50Nms全系列型谱,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国内商业航天配套商前列。此次成功助力天启星座组网,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迈上新台阶。
本次海上发射任务选址黄海海域实施,运载火箭采用“天基测控+地面遥测”双冗余控制系统,成功将卫星送入高度850公里、倾角45度的近地轨道。随着一期组网完成,天启星座已具备日均千万级终端接入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监测、生态保护、智慧农业等领域。
“天启星座”的成长轨迹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生动缩影。据介绍,2017年9月“天启星座”项目启动,同年11月即完成核心模块在轨验证;2018年10月“天启一号”成功入轨,星座开始组网;2019年6月“天启3号”随我国首枚海射火箭升空;2020年,实现多星连发;2023年9月,首次进行一箭四星专箭发射;2024年,全年3次专箭发射12颗卫星入轨……这些年来,“天启星座”37颗卫星先后部署,编织出一张覆盖全球的物联网通信网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