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双节文旅势头足!白果园国金中心领跑,老街新景酿出地道长沙味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10月8日傍晚,白果园旅游休闲街区的青石板路上还留着游客的足迹,巷口文创店老板正整理着湘绣书签;不远处的长沙国金中心,7楼KAWS雕塑前仍有不少游客在拍照打卡……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芙蓉区白果园累计接待17.44万人次,名列“长沙景区热力榜”第八位;长沙国金中心8天揽客152.5万人次,潮流与老巷的碰撞,成为假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果园的8天,是老长沙韵味与新体验的交融。每天清晨,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外,就有游客前来观看《文物里的抗战故事》展览,80件(套)抗战文物,串联起80个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现场志愿者郭老师介绍,4日那天,一位爷爷带着孙子听完抗战文物的故事后,还特意带着孩子去拍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要让娃娃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巷子里的“唐姑娘不姓唐”门店,8天卖出上千份伴手礼,店内营业员告诉记者:“很多游客坐在院子里歇歇脚,临走会带两盒新式糕点,说要把长沙的甜带回家。”
同样位于白果园的东茅街茶馆,假期热度持续“爆表”,8天累计接待10.5万人次。茶馆内每天一个主题不重样,1日的西汉有戏展演,演员水袖一甩就围满拍照的人;2日的“茶叙家国”红色光影会,老茶客王先生连着来两天,“竹椅配绿茶,再看场红色电影,这过节方式比在家舒服。”不少游客提前问第二天的活动,就怕错过新鲜事。
从白果园拐个弯,都正街的烟火气更浓。得乐社演出8天场场满座,每晚8时,演员用长沙话抖出的“包袱”,让笑声传到巷口。来自衡阳的大学生吴磊说:“几十块钱就能感受本地曲艺的热闹,现场互动感比看电影强,散场还能在都正街逛吃,这趟体验特别值。”巷子里的客串出品8天接待近千人次,时常座位全满,厨师们烤串的手没停过:“熟客都知道,要吃现烤的就得等,急不得。”
看剧也是假期的热门选择。琴岛演艺的《长沙王》8天演出热闹非凡,10月6日中秋场,不少家庭特意带着老人来观演;湖南大剧院的“突然好想你”流行金曲Live,全场大合唱《后来》时,有人偷偷抹了眼泪;在长沙戏剧街,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每天上演,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让不少人直呼“像走进了故事里”。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芙蓉区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非遗、红色文化、亲子研学与市井烟火交织。该区以“文体旅融合”为核心,联动超30个点位,推出超5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消费联动”模式,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就像游客黄女士在朋友圈写的:“在芙蓉区逛了一整天,白果园的老巷、都正街的相声、国金中心的潮流,每一样都让人想再来。”
>>我要举报